童年的记忆丨我家的土炕

荡秋千听故事

时间:10月27日 14:52 .共发320篇. 11关注

我小时候就在通渭农村的环境中生长,坐炕在我的眼里,就平常的再不过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家里还没有通电,我总记得,吃过晚饭之后,我家总会坐满一炕的人,炕上坐不下的,就坐在地下的小板凳上,这些村子上的叔伯们,辛苦了一天的劳动,聚在一起,巴嗒巴嗒地抽水烟,天南地北、东长西短地闲谈说笑着,打发着睡觉前的空闲。

87a44483632f4140ad2fb14695450ee3.jpg

女人们则要忙更多的家务活,在收拾完锅灶、禽畜之后,已经天黑了。偶尔有人来者,也是手拿活计,或者纳鞋底,或者做鞋面。在没有更多衣衫的那时,给一家人做衣服,就是她们一年四季的事儿。窗台上一盏煤油灯,发着昏黄的光。把所有人的身影,拉长扭歪,布满屋里所有的空间。九十点钟,结束了每日的新闻故事,一个个便打着呵欠,陆陆续续地离开,回家睡觉了。

OIP-C (9).jpg

小时候的冬天,农村人闲来无事,走东家串西家闲游,来人坐上炕,是我们家乡通渭人习以为常的动作。

一是因为当时条件艰苦,大多人家屋子没有火炉,农家取暖也就一眼炕了。为了暖和,主人一句"炕上来",来客也不推辞,脱鞋上炕。村子里习惯了的,甚至不用张口,进门就上炕,自家一样的随意。特别是好客之家,经常男女老少会坐满一炕,大家把腿脚伸在同一个被子下,围坐在炕四周。

R-C (14).jpg

二是农家也没有更多的坐具,不像今天家家都有沙发椅子,且在正房围墙大半圈。后来正房有了两把简陋的木椅,除年长来者可坐之外,一般人是不可坐的,因此,闲来串门的大娘嫂子,就毫不犹豫地直接上炕了。

坐炕,已经是成为历史了。现在,不仅城市人没有,因生活条件的改善,如今条件好的农村小孩也不会再有坐炕的生活了。炕,做为一种工具,逐渐地走远了人们的视线。也做为一种古老的农耕时代东西,也终将会被淘汰,直至消亡,成为后人耳中一个属于先人的"古今"。

今日想到曾经的热炕,它不仅是艰苦日子的一片温暖,还伴随着我们那些温暖快乐的回忆,友善美好的岁月。


相关标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