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太多,是不是一时冲动?

荡秋千听故事

时间:2021年12月04日 .共发320篇. 14关注

生活中处处是惊喜,你是否总会感动,是否会为某些不经意的瞬间欢呼和赞美,是否会为不认识的人露出善意的微笑?

平凡的日子,很容易让人疲劳,不管审美还是心里的感受,都需要时时更新才行,重复造就了烦躁,单调滋生了无聊,因此,寻找各种各样的刺激,成为缓解压力和丰富人生的杀手锏。

593755867e964945915a4a353a9d95e2.jpg

培养兴趣演变成时尚,每个人为之倾倒,在公众场合津津乐道。谈艺术的修养,谈收藏的古朴,谈旅游的轻灵,谈读书的内涵,谈交际的千人千面。总之,爱好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趣的基石,大家趋之若鹜。

大概人们总希望自己是有趣的,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非混入人群中就分辨不出的平庸。无趣就意味着不受欢迎,是不得不躲在角落里黯然神伤的边缘人。

现代的教育,讲究素质为要,无论什么样的理念,最后的落脚点都是以能力衡量,看是否真实有用。一夜之间,应试教育被人们诟病,成为洪水猛兽,决不允许再染指自家孩子的成长过程。

于是,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推进形形色色的培训班,或者叫兴趣班,周末游走在一个接一个的教室之间,忙得不亦说乎。即使牺牲了所有双休日也毫不惋惜,为了孩子的明天,真是拼了。

而大多孩子真够给力,非常配合父母的良苦用心,表现得活泼异常,每个学习班都给予极大热情,让疲惫不堪的父母略觉安慰。

这些孩子入学时填写的表格,总是在爱好一栏纠结很久,爱好太多,哪一个才是最合适的?哪一个才是最具代表性的?全部写上显然不合规矩,只写一种不足以展示自己的多才多艺。相比较而言,没有过度参与兴趣班的孩子就轻松许多,选择题的被选项太多也是烦恼。

可是这么多爱好,难道都是自己真心实意要参与的吗?难道不是一时冲动的选择?

17147291.jpg

一般而言,孩子不善于欺骗,感性认识占据几乎所有认知空间,不大会一时冲动的,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一清二楚。

父母为他们设定了成长周期表,精心策划了未来的职业和定位,计划精确到每一周每一天,真的是伟大的系统工程,孩子们需要做的只是无条件服从。

常有在一起互相交流的父母,感叹现在孩子的好命,处处都有父母着想,照顾,相比父母做学生时的窘迫,简直天壤之别。

的确也是,时代不同,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天翻地覆,没法做纵向比较了,只能横向对比,绝不能让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必须有,在人生上已经注定是输家,但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必须略胜一筹,拿下至关重要的一分。这是很多家长的真实想法,是望子成龙的迫切。

于是,你看周末时,父母拖着孩子辗转各地,像是逛街买衣服,每一处商铺都要进去瞧一瞧,别遗漏下任何一件适合自己的服饰。

衣服可以挑选,可以试穿,不满意还可以退换,孩子的教育却局限太多,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学习舞蹈,就没法专心学习音乐,学习书法,棋牌类的训练就要受到影响。

倘若一个个试下来,没有几年功夫竟难以完成,索性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每样选一门吧!这就有点一时冲动了,做选择不是适可而止,行教育不是因材施教,只是为了攀比,为了比别人多,绝对不值得提倡。

而且教育既已执行,绝无反悔的可能,孩子的大脑是白纸,已经于白纸上写写画画,怎能再清除干净?

有人说过,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并不是输在后天教育方面,而是输在先天悟性。压根就不具备成功的可能,报再多学习班也是无用,反而剥夺了孩子自由成长的潜力。

其实,从孩子自身来说,对学习班的兴趣倒不是真的倾心于内容的有趣,而是将其当做玩乐的场合,和其他孩子共同营造一个只有他们才懂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是王,左右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的分配。

因此,家长会发现,大多兴趣班的学习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难以达到心理上的预期。

真心感觉那些游移在培训班门口的家长,没有把宝贵的精力和时间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有时候家长榜样的作用足以激起孩子的正能量,毕竟模仿才是孩子的天性。将那些陪读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提高自身上,也许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有一位老师,夫妻双方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人才,平时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带孩子周转于各路学习班,除了日常的生活和必要的作业辅导外,实在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即便如此,却不影响孩子考重点中学,考国际名校哈佛大学。

我知道这是无法让人信服的例子,任何领域都有特例,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可重复项,但那些靠学习班取胜的例子又何尝不是特例?

虽是一时冲动,但做到面面俱到多么不易,然而这些年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看到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样子,家长内心是满满的,甚觉欣慰,终是没有辜负自己一片苦心。可那些表现一般的孩子,家长就没那么仁慈了,批评奚落自是不可避免,有时甚至将垃圾情绪倾倒给孩子,让孩子无辜地承担他们个人的人生失意,实在不应该。

爱好是情操,是愉悦自我的工具,是调节情绪的营养剂,爱好宜精不宜多,多了就不能称之为爱好了。一个人一生中有三两爱好足矣,在主业之外,多出来的这些爱好,对个人来说,时间和精力都能应付,便于长期坚持,并且深入进去,做到名副其实的爱好,而不是叶公好龙。

人的成长是个慢慢温养的过程,不可能顿悟,所以急功近利不得,孩子的天性需要释放,而不是压抑,在教育方面更需谨慎。

相关标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