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不“财”,徐静蕾开店亏本记

从林狼

时间:2018年12月12日 .共发437篇. 14关注

从大学二年级接拍影视剧至今,出道14年来,徐静蕾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形象:演员、歌手、导演、博主、主编和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老师。。。。。。。

  因此,“才女”这个头衔被毫无争议地戴在了徐静蕾的头上。但是,虽然在各个领域都叱咤风云,但有件事,却是徐静蕾的软肋————才女不“财”。徐静蕾曾经投资开过服装店,从轰轰烈烈开门到凄凄惨惨关张,不过一年时间而已。

  每个女人心里都有一个开店梦

  徐静蕾家里总是堆着各种介绍流行趋势的杂志,她总会抽出时间,看里面的文章和图片。尤其是那些具有批判性的版面,它们会把艺人参加某些活动时的服装搭配进行好或坏的鉴定,因为她不止一次上了“黑榜”,被评价为穿着不知所云。

  于是, 徐静蕾被鞭策得学会了穿衣打扮。再出席这样的走秀场合,她会准备好长裙、外套,并先在家里搭配看效果。这样比来比去,她就开始有了些心得:那些被批判的服装搭配,其实并非设计师的思想出了问题,而是穿它们的人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身材。

  比如说,她属于非丰满型,那么穿一些臂膀到胸部设计比较繁复的裙子,就能弥补不足之处;而同样的搭配换到丰满的人身上,就会让人觉得头重脚轻。

  拿自己当做试验品的结果是,徐静蕾慢慢脱离了黑榜,越来越多地雄踞在红榜上,并因此慢慢成为朋友圈里的着装咨询师。后来,她的咨询工作从服装搭配慢慢延伸到服装添置领域。圈内好友去淘衣时,总会叫上她,并都很乐意按照她的建议买或放弃。一来二去,徐静蕾对于服装与众不同的见解就传开了,于是,就开始有朋友给她支招————你为什么不开个服装店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徐静蕾当时就觉得眼睛一亮————自己当小老板,还从未尝试过,想必一定很有趣吧!

  徐静蕾临时买回一批商业方面的经营要诀书籍,恶补半个月后,她开始觉得自己似乎真的很适合开店:本钱充足、顾客稳定、路线明晰、而且还有名人效应做后盾。合上那些商业书籍,她气定神闲,小老板徐静蕾准备出手了。

  2008年4月,徐静蕾在东单市场4楼租下了3间并排的门面,随后打通进行装修,招牌是自己亲笔书就的3个大字————蓝莲花。

  之所以选址在4楼,是因为东单市场5楼是KTV、电影院和特卖场,乘直达电梯在5楼,消遣完的顾客们—般都会乘手扶梯从上到下逛下来,而蓝莲花正对着手扶梯的4楼出口,这种布局就叫“淋浴效应”。

  背景音乐也有讲究,平时,播放的是只有60节拍,轻柔舒缓的古典音乐,这可以延长顾客在店内的挑选时间。在人多或促销的时候,背景音乐就换成了108节拍的快节奏音乐,这种节拍能加速顾客做出消费的决定。

  定价也是大学问。以前,徐静蕾从没注意到超市会将价格定到几角几分,但是自己开店后,她才明白原来如何定价也是需要研究的。她看过的一本书上说心理学家研究过:500元以下的商品,末尾数为9最受欢迎;500~1000元的上品,尾数为95效果最佳;1000元以上的商品,尾数为899最畅销。据说,尾数定价法会给顾客一种经过精确计算、最低价格的心理感受。

  照搬这些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徐静蕾就自信满满地开业了。她心想:我如此深谙顾客的心理,还能不赚钱?

  旗舰店亏本

  又开了一家折扣店

  开店之前,徐静蕾就已经想好要走奇货可居路线,店里的衣服尽量保证一种款式只进一件。所以,她把进货源定在欧美和香港。这样一来,注定要耗费很多的精力。但她很乐意去从事这样的工作,因为她出国的机会很多,而且她觉得还可以借这样的机会,提升自己的服装品位。

  但是,并不是她看好的那些时装就真的能受到欢迎,因为徐静蕾是一个喜欢同色服装的人,而且喜欢比较素的颜色,自己穿衣服,或者是一身蓝,或者是一身乳白。在进货的时候,她也会自然而然按自己的喜好挑选。

  徐静蕾自我陶醉的结果是,虽然她的服装款式独特,但颜色不受欢迎。那些时装一挂一个月,虽然不乏顾客试穿,但穿完之后,依然挂回原处。

  一般来说,样品挂上一周还未售出,就该立刻下架,否则,就会给顾客造成进货不畅的坏印象。可是,这些没人“认养”的时装怎么办?自己穿?那要穿到什么岁数去?送人?自己是开店的,不是开慈善机构的。在商言商,徐静蕾觉得应该想个招来解决掉这批因为自己的喜好进的积压货品。

  打折促销是绝不可能的。蓝莲花走的是高端路线,一旦开了打折的先例,以后再有新款,就别打算有熟客光顾了一一能等着买打折的,谁愿意买原价的?届时,只能陷入进货————积压————打折————再进货————再积压————再打折的恶性循环。

  但是,不在蓝莲花里打折,不代表不能在别的店打折呀?经过一番思考,2009年年初,徐静蕾在4楼隔着蓝莲花9个铺面的地方,又租了个小门面,并起了个很古怪的名字,叫飞流直下。在蓝莲花下了架的积压品,趁着没人的时候,让员工运过去,然后标个原价,再挂个大大的八七六五折标签,清货。

  徐静蕾太小瞧顾客同志们的智慧了,爱美的女人对于时装的记忆可称过目不忘,而打折店偏偏隔旗舰店又那么近在咫尺。结果不到一周,就有人神神秘秘地问蓝莲花的店员:“那家飞流直下也是你们开的吧?怎么上周挂在这里的那条裙子现在在那边打7折在卖?”

  店员支支吾吾,于是,顾客越发认定了自己的眼光,来蓝莲花顶多转上一圈,就一头扎进飞流直下挑挑拣拣,把原本价位高高在上的衣服,用一个可心的折扣价买回家————这样一来,虽然飞流直下的生意很火爆,但是徐静蕾没赚到钱。因为衣服是在国外进货,虽然那边不过上百美元或数百美元,但折算成人民币,就是上千数千,要保证租金、员工工资和水电这些固定开销,还要保证利润,标价要在进价上往上加。可在折扣店一打折,利润就直线下降,平均水准维持不到50%,扣除掉固定开销后,几乎赚不到什么钱。

  投资失败

  灰头土脸地转让

  除了前期投入的资金外,进货的资金也全是从徐静蕾的银行卡划账,一开始,她还经常看网上银行账单明细,大概知道到底投资了多少。后来,除了进贷,她也买一些自己看中的衣服。一来二去,账单明细就成了一笔糊涂账,弄不清哪一笔是进货,哪一笔是自购用了。

  起先,鼓励徐静蕾开店的朋友知道了她的这种账目状态后,开始很谨慎地收回相信她稳赚不赔的预言。她们都数落徐静蕾:你投入了这么多精力和金钱,怎么可以不过问利润昵?为此,徐静蕾到西单图书大厦买了一本《基础会计学》,刻苦攻读了半个月之后,她终于被那些支出与收入的术语弄蒙了,一个对于普通出纳员来说都很简单的公式,对于她来说就像是一座沉重的大山。

  后来,蓝莲花在徐静蕾的努力经营中,越来越艰难。以前答应做她熟客的一帮朋友不再做顾客,却纷纷改行做了说客,都劝她趁着还没泥足深陷,趁着蓝莲花尚有表面风光,连店带货赶紧易手他人,免得到时候想转让都没人接。

  徐静蕾想都没想就否决了她们的提议,自己兴高采烈地投资,怎么能灰头土脸地转让?就算开店不是自己的强项,也一定要把这支ST股变成绩优股了再功成身退。

  但做生意毕竟不是偶像剧。因为一天做不了几单生意,员工待遇成了新问题。起先,她给员工的薪酬是底薪+提成。现在没了生意,于是,提成就少得可怜,员工卖力工作并不是因为老板是徐静蕾,而是因为有人给她们发薪水。如今收入一再缩水,员工便开始委婉地提出加薪或是跳槽的意向。于是,徐静蕾制订了新的高底薪低提成方案,希望能借此招稳定军心。可是,没了提成的刺激,员工又开始变得懒散————卖多卖少一个样,能清闲,谁还愿意卖力?自打改变薪酬分配后,店里的生意还不如以前。

  损失还不仅于此,因为一心想打理好服装店,必须投入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为此,徐静蕾那个月推掉了一部戏的拍摄,暂缓了一本书的出版,还谢绝了3个时尚派对的出席。就这样,开店除了亏掉了她赚到的钱,还亏掉了她可以赚到的钱。

  这种感觉让人非常沮丧。这时,徐静蕾接到了邀请她出任电子杂志《开啦》主编的电话,这并不是新邀请,在此之前,她已经推辞过一次,原因当然是因为要开店。但现在,徐静蕾真的开始对服装店的前景产生了动摇。

  《开啦》的老总劝徐静蕾:“扬长避短这么老的话,你怎么会不懂?为什么非要跟自己较死劲,去在你一点儿也不擅长的领域里面扑腾?”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是啊,开店绝对是自己不擅长的业务,但自己偏偏自认这也行,那也行,之所以不愿关张,只怕并不是因为自己对开店真有多么热爱,只是不愿意丢这个脸而已。但是,为了一个面子问题,把投资变成无底洞,到底值不值?这样坚持,到底蠢不蠢?

  徐静蕾终于决定不再继续愚蠢下去。她退掉了蓝莲花和飞流直下的门面,遣散了员工。那些还没卖出去的衣服,全部搬回了家,打电话告诉圈内的朋友友情大赠送,有兴趣的只管来拿走。剩下那些没人拿走的,打一个包裹全部捐给了慈善机构。

  后来,有位理财师向徐静蕾说了这样一个观念————不在不擅长的领域赚钱。让一个没有财商的人去经商,无异于赶鸭子上架,结果是,鸭子没上架,还拉扯倒了架子。

相关标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