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出炉,随着而来的必然是志愿填报的纠结,其实高考志愿填报是有相应的规则依循的,只要把握了这些大方向上的规则,那么必然也就纠结不再了。
高考志愿,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志愿”的含义。
志愿无疑就是愿景,意愿,高考志愿是谁的意愿呢?当然是考生的意愿,所以,在分数允许的情况下,必须首先遵从考生自己的意愿。当下的孩子本身就具有极强的主见性,所以在填报高考志愿之前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做好完全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意愿,包括高校地域,院校,专业;切忌因为高考志愿与孩子意愿不符而造成后续的大学生活以及学习的困惑,毕竟因为对于院校和专业不满而选择大学退学的例子近两年在频频曝出。
院校与专业之间如何选择?
这个问题本身很复杂,在此我们尽量将其简单化,我先给出一个划分依据,前提都是以考生的成绩为依据,比如考生的成绩在临界点上,那么是应该选择985院校还是211的专业;或是211院校还是普通一本的专业(一本和二本不能就此类推)。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一定要遵循专业优先原则,果断舍弃对于名校的执念,目前国内高校都是本着统合性大学的模式去的,高校追求的是“大而全”,名校也不例外,但是名校也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学科。相应地,档次或者名气稍低的院校却存在王牌专业。这种院校与专业的抉择对于考生们来说其实是最痛苦的,毕竟十二年的初中等教育,他们接受的一直是名校理念灌输,一旦这个抉择降临到自己头上,虚荣和自尊往往会起到主导作用,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心理进行疏导。
地域与院校之间如何选择?
其实这里地域说成城市更恰当一点,同等分数条件下,是选择便利的城市条件,还是稍微过硬的大学。即便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个问题我也是稍微有些纠结的,而且我给出的答案可能会让人大失所望。我的建议是选择城市。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有几点,首先,大城市更能开阔人的视野,如今的大学已经不是封闭的象牙塔,而是院校所在地的一部分,已经融入了相当的当地地域文化,大城市的格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此后的气魄和格局,这是毋庸置疑的;其次,接触到的人群与信息不同。虽然孩子在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大部分人群是自己的同学和老师,即便如此,流入大城市的学生和老师,本身对于学习和生活的要求相对是要更高一点的。再说信息咨询,虽然说当前各种媒体已经异常发达,但是不同地域的人主动接收的信息类别还是有所差别的,大城市的咨询会更加前卫,通俗点说,就是更匹配自己的定位,这一点是规模稍小的城市做不到的。再次,孩子进入高校学习不过就四年,但是这四年是奠定其一生发展的基础,直白地说,孩子以后的人脉需要在大学阶段养成,同时,大学毕业后孩子的第一想法往往是留在读书的城市发展,因此城市格局从一开始就巨顶了孩子以后从业的格局。
同地域的院校如何选择?
这个问题和院校专业问题有些重合,不过在这里我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述这个问题,就是院校的排名问题。同地域的院校排名肯定会对孩子的选择造成影响,比如同一个城市的985,211,或者是211和普通院校,这个问题还是归结于院校和专业的选择方面,还是依循专业优先原则。但是在同等的985或者211,抑或是普通高校之间,千万不要纠结于院校的排名,高校排名是基于院校综合实力,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优势专业和优势学科的研究实力,其实和孩子读书学习并没有直接关系。
综合以上原则,我们把高考志愿分为了地域(城市),院校,专业三个大类,但是前提是孩子的意愿,在孩子的意愿基础上,专业大于院校,地域大于院校;不要纠结于院校排名,这些都是填报志愿的大方向,当然以上论述都是基于个人观点,加上自己当初的志愿填报,以及近二十年的高校工作经验,如有偏颇,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