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明朝最完美的人,没有之一,是不是不可思议,我感觉也是,但事实就是如此。那我们拿这个最完美的人与明朝另一个非常完美的人做一个比较,另一个完美的是谁呢,如果我说这个人是张居正,你们有理由反对,因为他生活作风有问题,我说这个人是海瑞,你们也有理由反对,因为他为人太刻板迂腐,我说这个人是朱元璋,你们也有理由反对,因为他太过残暴血腥,说一个感觉不懈可击的人,戚继光,是不是感觉无从反驳,但我今天要找的是完美,这个完美什么意思呢,大概就两条,第一个人品质要属于上上层,第二个人能力要相当强,而且最好全面。那么问题来了,戚继光难道不是,他的军事能力无可非议,至于全面嘛,是可以讨论的。那个“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你们没有反驳他的理由,如果你挖尽心思非要找到他的一处污点,那我只能说你有病,而且病的不轻。为什么这么说呢。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明朝永乐年间进士,曾巡按江西,巡抚河南、山西,政绩卓著。正统十四年(1449),在蒙古族瓦剌部入侵,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力阻南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挽狂澜于既倒,在中国历史上抒写了壮烈辉煌的一页。于谦加封少保,总督军务。如此一个人你挖空心思找他的错是不是不正常,只是如此人杰最后却被奸臣害死,死后家徒四壁,还是靠好友资助方才完成后世,这样的一个人你有什么理由否定他,要能力有能力,要人品有人品,要不是几十年后那个人像璀璨的太阳横空出世,于谦当之无愧明代第一人,既然历史无法改变,只能让我们敬爱的于谦大人退居第二位了。
有人说中国整套二十四史都是尔虞我诈,处处为了权力与皇位显示人性最黑暗的一面,这些我不反对,但我们也要看到人性最光辉最灿烂的一面,不信?那举个例子,这个例子和于谦有关系,当瓦刺也先率领大军攻打北京的时候,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要誓死保卫都城,另一派主张迁都,当时有两个后来有影响力的人主张迁都,但是这两个人后来的所作所为就能代表人性的两个方面,第一个徐士贞,他后来为了个人的欲望和对权力的追求,联合另外两个人把矛头对向了于谦,最后于谦含冤致死,这就代表人性黑暗的一面,另一个人叫李贤,虽然他和于谦关系不是很好,甚至曾经因为政见不同而挣得面红脖子粗,但是他佩服于谦的为人,特别是那个弱不禁风的身躯站在城门楼上指挥残兵败将击退猛如虎的瓦刺数万大军,那一刻他深深的震撼了,他知道这个人才是大明的守护神,是这个时代撑起大明这座大厦的支柱,所以当于谦被害几年以后,几乎所有人都忘了几年前的事件,但李贤从没忘记,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李贤是光明的,这个光明的能量来源就是于谦,虽然我们不是好友,虽然我们是政敌,但我从没忘记那瘦弱的背影带给我的震撼,你的冤屈无人理会,我李贤就算舍弃一切也要为你报仇、为你申冤,于谦死后还能得一知己,泉下有知也能瞑目了,这就是人性最光辉最灿烂的一面,我想这就是民族魂。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讲王守仁。
王守仁,字阳明,不但他个人很厉害,他还有一个厉害的老爹,他老爹王华曾经是状元,后来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就是这么一个厉害的父亲,面对少年时代的王守仁也无可奈何。我们的王状元希望小王守仁也能像他一样走科举考试进而步入官场的路子,但小王守仁似乎不满意老爹给他规划的人生,那是的王守仁不喜欢四书五经,却喜欢舞刀弄枪,无奈之下,王状元打算带王守仁出去见见世面,于是带着王守仁来到了雁门关外,本打算让王守仁看看塞外艰苦的环境,回去以后希望他能放弃以前的想法好好读书参加科举,想不到没过几天小王守仁对他爹说假如让我带几万大军必定踏灭蒙古残余势力,这一下把王状元气的拿起一本书就打,然后又过了几天,王守仁又来了,开口第一句就是父亲我错了,王状元听到一脸笑容说知道错就好,回去好好读书,不求你像我一样考个状元,至少你要弄个进士回来吧。但是下面的话王状元就笑不出来了,王守仁说我有一个新的目标,我想成为圣贤,这下把王状元气的差点过去。世间最难得成就是什么,我想是圣贤。政治家历朝历代都不缺,名将也是如此,无论军事家还是政治家我们都能说出好多,但是圣贤也就那么几个。
王守仁那个时代可谓天才、强人辈出,不信吗?说一个大家最熟悉的,唐寅,后人习惯称之为唐伯虎,这个分量够吧,如果唐寅还只是一个天才以及比较有名的才子,那再来一个,这一个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此人无论是比天才程度,还是比才学都不比唐寅弱,只是后世的知名度大大不如。在明朝二百多年中,博学多才、博览群书、多才多艺可谓多不胜数,但是要选几个代表的话,就要靠那公认的明朝三大才子了,第一个代表了博学的是永乐时期的解缙,著名的《永乐大典》就是他主编的,《永乐大典》作为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其主编需要怎样的条件可想而知。第二个就是和王守仁同时代的杨慎,代表了博览。第三个就是后来齐白石说的“原为青藤门下走狗”的青藤,名徐谓,也叫徐文长,代表了多才多艺,人家会书法、会画画,会作诗等等吧,但是最拿手的还是兵法。要说这个杨慎啊,当时那是一点不比王守仁差,王守仁的老爹是状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杨慎的爹科举那也是全国最少前十的存在、最主要的是人家官至内阁首辅,而且三朝不倒,最后王守仁退隐就有他的关系。拼爹拼不过人家,只能自己上了,王守仁后来可能感觉对不住王状元,于是决定考进士,天才不是盖的,考了两次就考上了,但那位杨慎就像王状元一样是个杨状元,还是在他老爹是内阁大学士的情况下,你又该认为这是黑幕了,没有,完全没有,因为当时人们都觉得杨慎的状元是应该的,如果杨慎没有的状元,那才是有黑幕呢,名气都到这个程度了,啥也不说了。但天才也好,人才也罢,在没有成为强者之前,再有才都有可能被强者扼杀,就像唐寅,本来是可以成为唐状元的,就因为狂傲说了句不该说的话,糊糊涂涂一辈子,癫疯一生。
考上进士的王守仁并没有忘记他的想想——成为圣贤,历经官场的斗争,王守仁去了那个让他在天才辈出的年代里蜕变成强者的地方——龙场,在那里王守仁顿悟了,领悟了“知行合一”的王守仁,不但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有智慧的人,他也获得了一个名字,王圣人,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运用他的“知行合一”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挡在他前面的阻难,他的心学在那个被朱圣人的理学统治的年代里,一点一点发展,最后成为能与之抗衡的大家伙。
无论是少年时与父亲对着干,还是青年时得罪权臣的夺路而逃,亦或中年龙场悟道与平定宁王叛乱,甚至到老年时被迫归隐著书立说,这里面都离不开王圣人坚持真理,甚至他死后,王门学徒也一直把坚持真理作为一生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