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车祸,他失明了。他还很年轻,又有才华,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却再也看不到光明了,整个心也随之黑暗下来。
公司给了他一笔钱,就把他打发了。失明又失业,无异于雪上加霜。她安慰他说,别伤心,我会陪着你的,一辈子做你的眼睛。他依旧间歇性地烦闷、暴躁,甚至,有过几次轻生的念头。
她请了假,不离不弃地守着,好歹使他安静了下来。看他心情见好,她说,给我唱首歌吧,还记得咱们的初恋吗,就是你的歌打动了我。他唱完,两个人抱头痛哭。她说以后我去上班,你就在家好好练歌,我要听着你的歌过日子。
于是,他打开了音响,拿起了麦克风,以此打法寂寞和忧愁,也算充实了些。
平日还好说,左邻右舍都去上班上学,可一到周末,大家都开始被他的“噪音”烦扰。就有人不满了,循着歌声到他家去交涉。第一个找上门的人,被敏感的他一顿臭骂,这弄得她好尴尬,追出门去给人家道歉。
后来还有人来兴师问罪,可到了楼门口,就见一个女人坐在那里,谦卑到近乎哀求地向他们解释,来人都叹着气折转回去。那些日子,她就像上班一样,坐在楼道口挡驾,希望大家能谅解他,又不至于被他发现。她知道,唱歌已经使黑暗中的他拥有了第一缕光,她不想这光被掐灭。
慢慢人们接受了他的歌声。过些日子,听出他的歌很有进步;再过些天又注意到,那歌声比以前小多了,像是隐约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似有似无。
原来是她,给家进行了精装修,用的钱,就是公司给的那笔伤残补贴。他们日子并不富裕,留着这笔钱,对生活非常关键。可她却奢侈地花掉了它,因为她用了一种非常昂贵的隔音材料,这种材料,连高档的歌厅都舍不得用。
她说,他从小就喜欢唱歌,歌声就是他的眼睛。那笔钱买不来他的眼睛,但有了歌声,他就有了眼睛,多大的代价也值得。
装修的那些天,家里有些乱糟糟,她就带他出去,到花园里学跳舞,他懵懂的脚步踩脏了她的鞋,踩疼了她的脚,但她很有耐心地教,很有耐心地陪。
再后来,小区花园里,人们会看到有个盲人,跳舞很痴迷,很多人主动邀请他,虽然他看不见,但他从来不会踩你的脚,他跳得很棒。有一次就连市妇联的主席,也专程来小区要求和他跳舞呢。接着,主席还打来电话,请他去给妇联组织的舞蹈班当教练。
其实,那么多人主动请他跳舞,奉承他跳得好,都是她事先安排的,她求了很多人。
不过毕竟从此他很自信了,因为他的多才多艺并没有因为失明而丧失。小区多了一个能歌善舞的盲人,他脸上的忧郁越来越少,他歌声里的幽怨也慢慢消失了。
最近,更是有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他自学三弦伴奏,与人合作表演乐亭大鼓,在省里的汇演中,获得最佳伴奏奖。这次获奖,使他的人生再次发生转折,他被调到文化馆当了专业琴师,不仅有了工作和收入,还经常去外地演出,世界越来越广阔。
她是我的同事。她家的这些事都是她零零散散唠叨给我听的。
快春节了,我代表单位去她家慰问,正赶上他去外地演出,我看到她家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看得出是精心料理的。我很奇怪,因为她是个大大咧咧的女人,在单位,她的办公桌永远乱七八糟,没有条理。可家里怎么又是另一番光景?
我说,露馅儿了吧?在单位偷懒,却把家收拾得这么好。她笑了,在单位乱点,不影响工作,家里若脏了乱了,会影响他的生活。
我睁大了眼睛:可是,他什么也看不见啊!
她说,他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可他的心看得见。他是个干净、整洁的人,如果她偷懒,连料理家的心情都没有了,他一定会更伤心的。那还是他刚出车祸不久,当她安慰好他,忙着收拾乱糟糟的家,无意中看了他一眼,他原本沮丧的脸,突然浮现出笑意那一刻,她差点哭了,他看不见了,还那么喜爱洁净,他的眼睛瞎了,可心依旧是明亮的。于是她让他唱歌,起码不在忧愁;让他学跳舞,是能在别人的欣赏中找回自信;鼓励他学弹琴,是最终让他去实现自己的价值----都说,一个人的眼睛瞎了,耳朵会变得异常灵敏,他的耳音棒极了,不去学琴,真是有点可惜啊。结果,他真的成功了。
她说,以前,她觉得她可以做他的眼睛,照顾她一辈子。可后来她发现,真正的爱,不是怜悯,不是照顾。与其做他的眼睛,不如给他一双自己的眼睛。这双眼睛,一只,是他依旧能发光的心,另一只,就是她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