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除了母亲的爱,我,只剩下文字的陪伴。白天,文字在我手中轻轻跳跃;夜晚,文字在我眼里柔情似水;深夜,书香袅袅伴我入睡。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竟迷上了看书。也许是在青春的雨季吧。一个人的世界,很寂寞,有书本陪伴的日子,可以逃避浓浓的寂寞。我不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竟可将我的心撕扯得血肉模糊,将我的灵魂鞭打得支离破碎。友情这个东西,太过虚无,原以为抓住了,就能治疗我的寂寞,可它像断了线的风筝,起飘越远,直至飞往高不可攀的天际。
缘,是什么?上天注定我与友情无缘,那我就去寻找一份属于我的天地。就这样,我怀揣着一颗孤独而忧伤的心,走进文字的世界。
雨季时,文字是我情感的避难所,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气的名著,像一艘缓缓驶进我心灵港湾的船,在我心里牢牢的停靠,拴住了,就永远忘不掉。在日记本上,写一封信给歌德,想告诉他我也是另一个有着烦恼和忧伤的维特,只是,维特的死是因为爱情,而我的伤是因为友情。将歌德看作是慈祥的长辈,将点点滴滴的苦恼抛向这位站在文字巅峰的老人,将更深的寂寞融入自己怀中。
如果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能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使我感同身受,那么于果的《德伯苔家的苔丝》更能让我感受山水意境忧伤的凄美。绿水青山,四季如春,湿润的空气,飘散着草儿花儿的香气,泥土的气息,融化在其中,高大帅气的小伙,清纯羞涩的姑娘,在节日跳着欢快的舞蹈,将初见的好感与喜悦眉目传送。就在这样优雅自然的意境中,苔丝的贞洁被那可耻的色魔染上了黑色的血迹,初恋,原本美好;初见,原本纯洁;初吻,原本甜蜜。当苔丝在婚礼后将真相告诉丈夫,丈夫却离他而去,当后悔涌上心头,却又是一年惨淡的光景。最终,苔丝走上了不归路。
而我,仿佛也有相同的悲哀。十七岁那年,心中风雨飘摇,在春风吹拂的微雨天,我一个人,来到生机盎然的小公园,静静的走着,默默的看着,想寻找什么,想放空自己,想得到一份释怀的安宁。我大致还记得自己是这样写的:最近心情特别的郁闷,想找一片山水,得一份宁静……可爱的小蝌蚪在水坑里摇着尾巴,接受着春雨的洗礼,准备着迎接夏的到来……水滴从这片叶儿上滴落在那片叶儿上,最后落入泥土,如此生生不息……鸟儿忽的从地上飞到树枝上,扑闪几下翅膀,唱着动听的歌曲,悦耳的歌曲中荡漾着丝丝躁动,丝丝春情……才明白,不值得为琐碎的烦恼而忧伤,春天,是一个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季节,我们应该像春天泥土里的种子,努力生根发芽,积蓄春的力量,在夏里默默耕耘,等待秋的累累硕果。
心中藏着伤,却要努力将悲伤掩埋;心中藏着痛,却要将伤口缝合;心中藏着无数的心事,却要默默承受难以拿起的重量。那个时候,不懂怎么将悲伤流放,将痛楚转移,将心事抛掉,只知道,人生路上的风景,已不再属于我,而文字,也只是帮我逃避情伤的港湾。
因为生活所迫,体弱多病的我不得不暂时放下了对文字的初恋。
青春时光悄悄流走,人到中年,工作的压力,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使我积聚已久的痛苦、矛盾、悲伤似泻了闸的洪流,奔涌而出,化作一篇篇洋洋洒洒的文字,不管写得怎么样,从这时候起,我觉得自己越来越依赖文字,它就是我的朋友,时而聆听我的呢喃细语,时而感受我的多愁善感,时而忍受我的愤怒,时而抚摸我的悲伤,时而感慨我的温柔,时而陪着我渡过寂寞的时光,时而陪我难过陪笑……
文字,是老师,教会我做人的道理。人活在世界上,不能那么自私,为了自己而伤害了他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森林水泥中,多少人迷失了自己,看不清方向,找不到回归正途的路。利益是把刀,一时的快感也许会换来终生的遗憾,最终受到惩罚的就是自己。但愿,那些在刀尖上行走的人们,赶快停下危险的脚步,浪子回头金不换。
文字,是春天里的花,在春风中摇曳生姿,在时光里傲然绽放。在文海中,一篇篇美文映入眼帘。朱自清的《河塘月色》,吐露着醉人的淡淡芬芳,迷蒙的轻雾里,金色的月光下,赏花人该是一种怎样的宁静与惬意。他的《春》也写得极好极美:“冬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花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没有生僻晦涩的字眼,没有极尽华丽的辞藻,笔调轻松愉快,语言柔美跳跃,用一个个短句,将文章绘画成一幅使人身临其境的春色图。字虽简单,但意境优美、文风清新自然、格调高尚。
文字是情感的桃花源。一切喜怒哀乐从心中流出,绕到指尖,让人敲打出字字含情,句句是泪的伤感情怀;敲打出淡然开阔的心境;敲打出如彩虹般美丽的七色心情。文字,是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它自由,可以不被人看见,以日记的形式封锁在自己的小小空间;它最真,所有的心事诉说最真实的自己,真心实意,没有半句虚假;它最美,用至纯至真至善的笔调将爱的花朵开在最美的心灵里。
文字,是心灵的花朵,一旦开放,便永不凋零;文字,是一生的依托,一旦爱上,便永不分离;文字,伴我走过岁月的芬芳,一旦染上,便一路馨香。
作者:小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