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何心虚》:现代感与先锋意识

随你梦牵

时间:2018年09月12日 .共发336篇. 12关注


《你为何心虚》,斯继东著

《你为何心虚》精选了斯继东的17部短篇小说,从1997的《寻找家谱》到2017年的《逆位》,跨越了整整20年,见证了斯继东从一个文学青年到成熟作家的足迹,也让我们看到了斯继东之为斯继东的独特之处,那就是他小说中的现代感与先锋意识,可以说这是贯穿斯继东20年创作生涯的核心要素。斯继东小说的创作题材涉及乡村、城市、校园、古代人物等,但他却很难被认定为乡土作家或都市作家,很难以题材被归类,他的小说超越于题材之上,带有鲜明的现代感与先锋意识,或者说斯继东在小说中关注的并非某个具体题材,而是其中所蕴含的复杂难解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的关系,正是在对这些关系的把握与探索中,斯继东试图揭示人生的谜底,呈现世界的真相。

在《寻找家谱》中,斯继东笔下的“我”想寻找家谱但最终也没有找到,只能靠家族中活着的人的口述,拼凑出咸丰年间的先祖、曾祖父、祖父、父亲生活的片段,“我从父辈祖辈口中得到的故事只能是故事,一个个彼此分离,情节琐碎无章,人物都失去名字和辈分,它与生活相去甚远,先祖们的日常情感只会在一次次的叙述中变得虚幻。我的寻找也只会让虚幻的更加虚幻。”——在这里,是对现代中国人无根柢状况的揭示,也是对“我”的未来的预言,后之视今犹如今之视昔,当我们觉得先祖的生活不重要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在后代人眼里只能更不重要,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而活着呢?这是作者隐含在文中的担忧与疑问。《枪毙爱情》写的是卡卡与胡皓、璐、李霞之间盲目而复杂的情感关系,“胡皓摘掉眼镜后一定是个美人”,这是小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卡卡心中的意念,为了求证这一意念,卡卡开始追求胡皓,但是当胡皓终于答应他时,卡卡却退缩了,“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否爱她,我只是想摘下她的眼镜。”而当卡卡发现自己真正爱的是璐时,却已经错过了她,最后他和李霞结了婚,“只能用酒来埋葬他辉煌的大学生涯和糊涂的青春”。在《事故》中,卡卡丢失了一本通讯录,也丢失了整个世界,甚至让他怀疑自己的存在,“卡卡只是一个号码,它被安排在许多号码簿上,平时它是死的,像被埋葬了一样。它只能依靠另外一些号码,被动地得到一次又一次短暂的复活。”在此处,我们不难看出现代人物化的生存状态。《我没有父亲》写小女孩艾不能接受父亲是个犯人而在无意中捅死了他,《漂在水上的白月亮》写小男孩“我”无法忍受母亲被侮辱而投水自杀,《我知道我犯了死罪》写一个男子不堪忍受妓女胁迫将之杀害的故事,这几篇小说虽然不无暴力色彩,但其中真正重要的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容忍度的探索。

《今夜无人入眠》是斯继东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篇小说,小说以李白、毕大师、黄皮、马拉四人的各自叙述,讲述了一个充满歧义的晚上,四个人的叙述相互矛盾、相互折叠又相互补充,让那个晚上的真相逐渐显露了出来,但又似乎隐藏在迷雾中。《广陵散》在叙述方式上与之相似,不过作者将之扩展到了古代,深入竹林七贤的内心,讲述了他们的复杂关系以及各自的内心独白。《液瓶里的天堂》写一个女子在输液过程对人生与爱情的绝望,结尾却有一个漂亮的反转,《香粉弄9号》写胡一萍的爱情故事,本来是平平常常的离开,却造成了终生遗憾,结尾亦真亦幻的描写是对主人公的安慰,也是对读者安慰。《乌鸦》以现代主义笔法写一个报丧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的流失及其荒诞;《楼上雅座》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写出了一种荒诞感,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中的异质性。在这些小说中,斯继东的叙述技巧越来越娴熟,对生活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斯继东的《西凉》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瞩目,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个都市青年女性和一个快递员的故事,阶层、地域的差异让他们的生活形成了区隔,但又通过快递这一新兴行业形成了一种连接,小说饶有趣味地写了他们之间的交往与交流,颇具层次感,又不乏暧昧的情愫,最后小伙子的远离,将西凉这一意象突显出来,颇具象征性。《你为何心虚》写一个女子对丈夫出轨的接受过程,从离家出走再到走回家,她的内心转折如同雷霆风暴,但作者写来却平静如水,《赞美诗》写惊蛰与故去的妹妹的生死纠缠,他的心结最终引导他走向了宗教。在《白牙》中,“我”与阿檬的不伦之恋看似纠结于是否要洗牙,实际上却是性格与年龄的差异造成的,当“我”终于洗白了牙,却最终离开了这钢丝上的爱情,尽管心有不舍。在《逆位》中,“我”因失恋而卷入了一桩群体事件,但在小说的进展中我们却可以发现,故事的各个部分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并非线性的结构,而是诸多因素纠缠在一起,才导致了最终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逆位”仿佛一个隐喻,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双重镜像与丰富性。

在小说集《你为何心虚》中,我们看到了斯继东一步一个脚印的跋涉过程,这也是斯继东建立自己的艺术世界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写作中斯继东逐渐与其他作家区别开来,他以鲜明的现代感与先锋意识切入这个时代,为他眼中的世界赋予形式,赋予意义,他对于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的微妙观察,切中了一个时代的肯綮与症结,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丰富的艺术空间。

相关标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