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作品 》

文学作品

收藏栏目

  • 今夜不回家

    时间:2018年09月17日 .文章330篇 .12次关注

    《万物笔记》:从征服自然,到学习自然

    一、阅历深时知世态,功夫悟后见天真:李青松与自然为伍茫茫宇宙中,神秘的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之久,而人类呢?科学研究发现,在地球这片领土人类大约呆了500万年。可是,狂妄的人类却以征服者自居,忽视了其他物种和自然界万物的内在价值。我在上小学时,课本上有一首民谣:天上没有玉皇

  • 从林狼

    时间:2018年09月17日 .文章437篇 .14次关注

    杨斌华《旋入灵魂的磁场》:江山得意,尽在慧

    本以为杨斌华只研究诗歌,这次读了《旋入灵魂的磁场》,才发现他早在复旦大学读书时,就展示了其文学批评方面的才华,不仅评诗,而且评小说。其实在他二十多岁时就曾评过张承志、阿城、王安忆、张炜、李晓等名家小说,甚至谈各种文学现象,文学与社会、时代的诸种关系,篇篇都有精彩的分

  • 小呆

    时间:2018年09月17日 .文章326篇 .12次关注

    霍小智:虚构的车站也应该有一张车票

    霍小智单凭灵气十足的文字就可以写出罕见的独特作品。何况她还熟练掌握了童话、寓言、心理暗示、画面感、诗意、咒语、梦境、离题、走神等等迷人的技术,要写出独特性,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需要在面对各种已知的人们熟悉的写法时,念咒似的说一声:“不!”霍小智的写作跟前辈作家们完

  • 无心打扰

    时间:2018年09月17日 .文章485篇 .12次关注

    班宇《逍遥游》:倾听呜咽

    读班宇小说时,我常会把背景想象成沈阳的铁西区。我不知道班宇与铁西究竟有着怎样的瓜葛,反正我总能在他的小说里嗅出铁西的味道。曾被称为东方的鲁尔的铁西,以它曾经的辉煌和日后的衰落,已然成为了沈阳这座老工业城市一个悲壮的存在。现如今,从前那个面孔粗黑硬朗,工业噪音不绝于耳

  • 下沙莎

    时间:2018年09月17日 .文章345篇 .19次关注

    马平《高腔》:风云气壮唱高腔

    《高腔》马平著天地出版社四川作家马平的这部新作,在宏大叙事背景下如舒画卷般地描绘了花田沟村脱贫过程中的生动图景。正在进行中的脱贫攻坚战,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因为职业缘故,我看过大量有关脱贫攻坚的新闻稿件,看了小说家写的同一题材的故事,深深感受到了现实主

  • 田埂上的梦想

    时间:2018年09月17日 .文章433篇 .17次关注

    兰溪《回归伊甸园》:对精神世界的深情凝望

    熟悉兰溪的人喜欢用“清气若兰”或“空谷幽兰”来形容其精神气质和为人风范,她笔下一篇篇清新脱俗、纯净温馨且意蕴醇厚的文章,也正是从其心底流淌出来的真情结晶,既散发着兰蕙的气息,也有着溪水淙淙的清响。迄今为止,兰溪已先后出版了《枫林叶雨》《生命的芳香》《心灵的圣殿》

  • 田埂上的梦想

    时间:2018年09月17日 .文章433篇 .17次关注

    一座城、一本书和一个人

    也许没有一本书比《老实街》更能让人们了解从清末民初到当下的济南。不在于作者王方晨写到了百年老宅的兴衰、民间神医艾小脚以及民国女学生的奇异姻缘等等,而在于《老实街》真正写出了济南这座历史名城的内在血脉与神韵。《老实街》并没有如数家珍般地细述济南的掌故,也没有以真实的历

  • 国民男神

    时间:2018年09月17日 .文章338篇 .10次关注

    南翔《洛杉矶的蓝花楹》:花语缤纷中的“成见

    蓝花楹的花语是“宁静、深远、忧郁,在绝望中等待爱情”,南翔《洛杉矶的蓝花楹》的结尾,中国女子向老师在洛杉矶盛放的蓝花楹花丛中恰经历着一场近乎绝望的等待,她不知道她悄然爱上的古巴裔男人洛斯尔会不会赴约,更不知道在日后漫长的相处中,两种被不同文化基因所预制的价值观会碰撞

  • 心比天高

    时间:2018年09月17日 .文章287篇 .10次关注

    钱佳楠《不吃鸡蛋的人》:她在他的眼睛里看到

    《不吃鸡蛋的人》是钱佳楠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写于2015年,她26岁。这不禁令人想到纳博科夫在27岁时,在其处女作《玛丽》的序言里写“众所周知,初次进行创作的人具有把自己的经历写进作品的强烈倾向,他把自己或者一个替代者放进他的第一部小说中,这样做与其说由于现成题材的吸引力

  • 春暖花开

    时间:2018年09月17日 .文章342篇 .12次关注

    《贡米巷 27号的回忆》:叙事的从容

    何大草,一个极具文字天赋和叙事能力的作家,不瘟不火,且旁若无人地写着自己不瘟不火的小说。在他新近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贡米巷27号的回忆》里,可以看到作家的文字功夫源于中国古典小说“三言二拍”的传统(兴许还有沈从文、孙犁、汪曾祺的传统),同时源于苏俄文学里的契诃夫、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