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简历,如果不出所料,近期应该是大学校园里大量消耗A4和铜版纸的时候。面对忙忙碌碌的大四学长,大三学子们心情不知是怎么样的。为了逃避一年后自己重蹈这么劳心费力的覆辙,或者怀揣着继续深造的梦想,不少人已经暗下决心参加研究生考试。按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筹备规律,早在四月初就应该已经做好了院校,专业选择,同时完成了专业参考书目和政治框架第一轮学习了。
只是,考研之前有些事情还是需要考虑清楚的,而且我接下来要列举的问题应该是很少有人关注到,而且可能会对已经准备参加考研的学子有些情感上抵触的,但是问题既然存在就不能回避,如果我们正视这些问题,或许能做出一些别样的,更好的选择也未可知。
首先,参加考研之前考虑一下你的第一学历,这个概念稍微有些宽泛,我细化一下,你本科院校是否位列985,211,按照最近的说法就是“双一流”;你是第一本科批次,第二批次,还是第三批次;你是否是专转本生源。
如果你不是985,211毕业生,考研成功几率相对较小暂且不说,你毕业之后的工作出路其实依然堪忧,因为非上述两校硕士毕业依然敌不过两校本科毕业生;或许你可以反驳,我完全可以以非两校生考入985,211,如此我毕业的时候不就具有同样的光环了吗?非也!这就是我强调的,且不说你若非两校生,即便考入两校,整个硕士在读阶段必将受尽歧视,而且出师之后你为人关注的依然是第一学历,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你选择读博,你以为手里攥着985,211的硕士文凭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此时大家的关注点依然是你本科是哪里毕业的。
我本人在高校工作经年,离开高校后也依然和高校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白地说,如果你非985,211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之后,留校几率为零,唯一的例外就是你报读的是本校研究生。
刚好引出了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否应该选择报读本校研究生。
这个问题得分两方面来看待,依然我个人的观点,文史科应当选择别的院校,而理工科则应该选择本校。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文史科的研究性学习更注重知识体系的外延,而且稍微关注一下不同院校文史科研招办公布的参考书目,不难发现,文史科的参考书目其实就是你本科阶段的教材;毋庸讳言,如今高校师资一般都是比较紧张的,无论教授还是副教授都兼带本科生教学任务,即便你考中本校研究生,跟了相关导师,第一,你会发现你自己是在重复学习,第二,导师实在重复教学,即便理论有所加深,但是教学风格和体系完全无法和你本科阶段的学习经验区分开来,久而久之,你自己就会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感到失望。
理工科则不然,因其理工科的研究型学习在于深化内涵,因此对于教与学都提出了一脉相承的硬性要求,如果选择报读外校,其实就相当于将自己本科阶段的学习进行了全面清盘。
第三个问题,选择考研就个人而言,究竟是真心地为了加深自己对于某学科的认知与研究,还是仅仅想逃避一年后的毕业就业压力。这个话题其实可以加以延申,也就是说你是否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规划。如果是前者,又要细分你选择的专业的前景,即便你当真是想在本专业做出点成绩,无奈这个专业极其冷门,诚如我之前所在的院校,博士专业中尚且有番薯的培植技巧,只是我不大理解,学习了这个专业之后的用武之地在哪里。或许你可以用异样的眼光来看我,原来知识分子本身也是有专业歧视的,我算是一个比较公正客观的人,于一个大学尚未毕业的学生来说,我是过来人,因此不得不用稍加规导的语气进行论述。
如果选择考研就是为了逃避过早地踏入社会面对工作压力,那么我还是劝你趁早调整心态,即便你身边有无数条例子,某某某就是为了逃避就业选择了考研。不得不说,一旦抱着这种心态,就算是进入了研究生的行列,你也只能在大学里再混上三年。如果你笃定地认为既然别人能混,也不多你一个,那我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选择考研还需慎重,如果以上三个问题是你之前没有考虑到的,现在考虑一下也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