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一弯月牙略显晦暗,点点星光渐渐璀璨了起来。
不时有风吹来,在湖南地瘠民贫的龙阳县的小湖边,杂草轻舞,在静夜里发出沙沙的响声。
此时,有个鬓发花白的老者,紧了紧裘衣,复又望向了面前的湖景,这个老者叫唐温如。
他听来时的老农说,龙阳县这里的青草山下,有一汪小湖,湖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承,素有“西洞庭”的美誉。每到星明月晦的夜晚,水天相衔,星湖共影,如画的景致堪称一绝。如此看来,那老农说的不错,倒也不虚此行。
夜凉如水,湖边的寒意愈发的深沉,西风渐紧,湖面泛起了粼粼清波,本应是碧波荡漾的景色,可浪花翻涌层叠,一波接着一波,在星月映照下,碧波成了白浪,就如那青丝化成了华发。苍老,也不过是在须臾之间,纵使是那湘水之神,也无法避免吧。
唐温如迈步登船,轻点竹篙,乘着星光向湖中心渡去......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湖中心停泊的小船上,唐温如又啄饮了一杯,此时,风平浪静,四周清寂无声,他有些醉了。
和衣卧躺在船头,漫天星光璀璨,汇成的银河似有奔涌之势,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他的思绪开始飘飞...
他看到了自己亲手培植的兰草,翠绿蓬勃,颇具生机,恰有几株新卉绽放,那香气真是沁人心脾。
不待他细细品味,一声慵懒的猫叫在他脚边响起,低头一瞧,正是他心爱的狸花猫,唐温如勾起了嘴角,泛起了微笑,正想要抱起它,好好摩挲一番时,那狸儿却是一蹿,奔向了远处,原来是他吩咐仆役准备的溪鱼到了。
“呵,这狸儿还是那样的嘴馋。”
唐温如摇了摇头,正待起步前去亲自喂食,臂弯却忽的被人拉住,回头一看,竟然是米芾之子,画中圣手米友仁。
米友仁热切的拉着他,邀请他欣赏新的画作——《烟峦晓景图》,“米氏云山”的绘画技法着实高妙,笔势的渲染,水墨的晕渗,全部都恰到好处,唐温如性质渐起,正待仔细观摩一下,臂膀忽又被人拉住,原来是“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文敏,他笑着拿着一幅字,热情的邀请他品评两句。
一旁的米友仁不乐意了,要他先看画,两人便争执了起来。画他想看,字他也想看,正当唐温如劝和不住,两头为难时,听得一声浑厚的钟响,梵音袅袅,恍惚间似有经文唱诵声传来,引人细听,唐温如一时有些沉醉,回过神来,再看左右,哪还有米友仁与赵文献身影。
四顾无人,唐温如只好迎着唱诵声寻觅,没走几步,就看见一座古朴的庙门,推门而入,见到的不是宝相庄严,而是一座家宅的庭院,此时庭院内摆满了桌椅,坐满了青壮男士,这些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远处的高台,静默无声。
唐温如慢慢走向高台,只见台上有一中年人,挺着背脊,红着眼眶,眉宇间汇聚着深重的忧愁,他用恳求的语气说道:“今请诸君协力,前往收埋先帝尸骨,如何?”众人哗然,各种担忧、疑问抛向了中年人,中年人不厌其烦一一作答,言辞恳切,声音逐渐沙哑...
后面的话,唐温如已经听不清了,或者说他已经不用听了。因为高台上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那离世许久的老父亲,这个一生沉痛于南宋诸帝骨骸被辱、家国衰亡之中,至死心心念念,眉宇未曾舒展的老人,此时是如此的年轻。
他这一生背负的太多,太累了,故国不堪回首,唐温如走近了一些,父亲似乎并未看到他,唐温如试着向还在台上恳切诉说的父亲伸出手,他想抚平父亲眉宇间的忧思,近了,近了,却突然像碰触到了一个障壁,一股极寒透过指尖传了过来,眼前的画面开始波动,开始旋转,景象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唐温如极力伸手向前,他太久没有见过父亲了,他想要再触碰一下他,哪怕是他的衣角也好...
可惜事与愿违,波动很快变成了旋涡,唐温如被拖拽着慢慢下沉...
如溺水的唐温如陡然醒转,只见银河浩瀚,星光熠熠,尽在眼前,触手可及,自己竟然不知何时飞上了天空?
待清醒一些,看着手上的水渍,才恍然这只是青草湖倒映的星河罢了,刚才的极寒却是他无意识的伸手碰触到了水面。
他翻身重新躺卧,望着眼前真正的星空,想起刚才梦中的那些所见所闻,一时百感交集,满肚子的话语到嘴边,化作了一声长叹。
他的兰花早已枯败,那只可人的狸花猫,也在一个午后莫名消失了,喜爱的字画也在漂泊中散佚了,而老父亲也早已故去,数十载元年,朝代更迭,南宋故国早已湮没在了历史长河里...
一生竟短,逝者如斯,唯有这风清月明,星河孤月长存不变。良久,唐温如起身回到船舱中,掌灯起火,研墨沉思许久,运笔在纸上写下“题龙阳县青草湖”...
一醉一梦一枕星河,自此,在这名不见经传的青草湖上,溢流而出了一首含蓄朦胧,精妙传神的凡尘清歌...
写在最后
以上只是我臆测想象的唐温如创作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从仅存的这些诗作来看,唐温如已是潜心归隐,侍笔墨,养猫兰,虽然偶尔怀思故国,却早就没了他父亲——南宋义士唐珏的执念,寄情山水,修身养性,虽身处元代,却不事朝堂,默默的在穷乡僻壤做一个南宋遗民,也不失为一种侠义了。
泊舟湖上,满船梦沉,我们不知道唐温如梦见了什么,我们只知道那一天,星河很美,夜色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