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冲刺期,几个小妙招让你完成大逆转

唐璜

时间:2019年12月01日 .共发184篇. 2关注

对于大四和已经参加工作的考研党们,今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仅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了。经过近半年的复习,刷过历年真题,想必大家心里早已有了一杆秤,对于考研的结果有了大致判断。

本文主要是针对那些自我判定徘徊在笔试合格线上下,或者是始终盘桓在分数线以下的同学们。

th(6).jpg

一、公共课回归基础

1、关于政治

论及考研政治,很多有过考研和公务员考试经历的人,或者即便没有考研经历,已经走在复习路上的人都会感叹得多选则得天下。诚因如此,很多人把绝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多选的学习和复习上。

我并不否认这个路子是正确的,但是到了目前这个节点,这个方法应该暂停了,你现在要做的是回归基础,因为经过小半年的复习,你无疑是按照科目细分的知识点进行识记、背诵、刷题,而对于知识体系的大框架或多或少还有很多缺失。

回归基础就是要梳理基本知识点,将文本材料“读薄”,何谓“读薄”?就是在现阶段,本着复习过一轮,甚至两轮对于文本材料的熟悉程度进行知识点压缩。

我每年都会给学生举这么一个例子:1931年党提出这样一个土地政策:“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我当年在回归文本时是这么压缩的:“依贫雇,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变封半封建为农有。”

当你把所有的文本材料压缩成类似的知识点后你会发现,所谓厚厚的基本教材和复习资料其实会缩减成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的量。

接下来要反其道而行之,将文本材料“读厚”,对照着你自己压缩过的知识点回顾文本材料原文。在“读薄”与读后的循环中,你将精准把握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关于英语

敲黑板:千万不要相信考研写作模板!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英语书面表达一旦写成模板是减分项!

上面算是提醒,接下来我们还是从常规说起,英语复习单词必然要贯穿始终,无论你到目前为止已经将手里的词汇书循环记忆了多少遍,按照你的既定计划,持续记单词。

每天至少以一篇往年真题阅读理解做长难句分析,建议用花括号的方式划分句子成分,划分依据为主、谓、宾、宾补、装,以及各种从句;如果此前没有做过这样的工作,我教给你一个最简单的方法,遇到介词、关系词、引导词、连词时立即用括号进行断句,然后看一看这种方法是不是能让你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每天仿写不低于十个例句,这里我所谓的仿写前提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句型,比如定从,状从(尤其是让步状语从句),倒装等句式。仿写的目的简单明了,就是要在做书面表达时写在每段的首末句。

总结话题,其实英语从教学到考试一整套流程下来都是以话题为基础的,有心的同学应该能总结出来,我们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其实始终在循环学习日常生活、文化差异、资源环境、医疗卫生、科技发展、经济金融、交通旅游、民族风情这寥寥几个话题。

既然我们知道学习和考察必然出自这些话题,那么试着将以往真题进行归类,同时试着总结出题规律和阅读材料选取来源。这里要给自己提出明确的要求,千万不要停留在口头上,说的直白点,你随便抓住一个备战考研的人,他都能说出来英语考题出处,经济学人,二十一世纪英文报等等。但是你手头有没有在做参照这些出处,按照以上的话题进行搜寻和摘抄的工作?

th(7).jpg

二、专业课构建知识体系

1、本专业考研

如果你报考的专业是本专业,进行知识体系构建的工作相对简单一些,毕竟大学四年你一直浸淫在这个专业领域内,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你会比别人更占据优势。

大学学习是目录教学,即无论从文本教材还是教师课堂,你接受的都是该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而非研讨性知识。也就是说大学阶段你是在思考的基础上接受知识,而非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扩充,根据考研高于本科段教学的要求,你的考试思维必然要高于大学学习思维,因此也就要求你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所谓构建知识体系,就是你要将专业课程理出一个大框架,然后将具体知识点对内进行填充,同时对于知识边界进行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以上这句话可能说的让你摸不着头脑,我换句话进行解释,就是你在大学学习阶段,该专业的知名教授在授课时所提出的一些延伸到教材外的知识点。首先你要确定本专业的知名教授必然是专业课出题人,而且在兼顾基础的同时,他一定会将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考研试题中。

2、跨专业考研

如果你是跨专业考研,那么我首先希望你并不是仓促之间准备的,而是对要跨的专业进行过系统学习。

以我自身为例,我是英语专业跨中国现当代,我对于考研的准备是从大二开始的,因为有明确的院校和专业,我做了以下工作:第一、精读参考书目;第二、无下限蹭课;第三、联系导师。

回顾我的考研经历,其实我四年大学本身就相当于学了两个专业,起码我研究生专业的大学主干课程我几乎都没有拉下。

但是我相信大多数同学考研都源自于大三下半学期,而且依照考研规律都是于当年四月份左右开始着手准备,学习的黄金时期都压在了升大四的暑假里。

这种准备的弊端异常明显,因为跨专业,即使暑假的时间相对充裕,但是你必须要专业课和公共课四管齐下,以致经历和时间都被无奈切割开了。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纠结,原本制定了详尽的复习计划,但是实施起来之后却发现,细化到每天的复习计划根本无法完成。如果追求完成度,则复习的质量就无法保证,这是跨专业同学永远的痛。

但是随着考研临近是不是说眼下就要牺牲掉公共课去主攻专业课,其实也不尽然。

公共课依旧按照我上面的叙述进行下去,而专业课的做法则应该和本专业考生一样进行知识体系构建。

20150106103643675.jpg

三、复习外因素

1、调整作息

到了后三个月,我不建议你再进行持久战和开夜车,而是要调整作息,保证旺盛的学习精力。

我曾无数次对我的学生说过,复习后期一定要根据考试时间安排进行“生物钟式复习”。

举例说明,比如首日上午九点到十二点考政治,次日同时间段考专业一,那么每天上午九点到十二点这个时间段你就应该循环复习政治和专业课一,以此让自己养成专业兴奋生物钟。

2、联系导师

如果不是跨校,跨专业,那么导师必然就是你自己院系里的某位教授或副教授,到了最后三个月,一定要保持和导师的沟通畅通,可以通过电邮的方式向导师进行阶段性复习汇报。

一旦是跨校,跨专业,也不要放弃联系导师,有效方式是,一、通过该校该专业的朋友或中学同学联系;电话联系,一般各院校的导师都能在评师网上找到练习方式。

仍旧以我个人为例,我是跨院校,跨专业,当年我就是通过高中同学获取了导师的办公电话,直接打电话到导师办公室,自报家门之后就阐述了一下自己的复习成果,同时向导师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

后来考研成功,导师曾经把自己的台历展示给我看,我打电话那天,导师在台历上记下了我的名字,后面加了三个感叹号,据导师说,我能打电话过去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提出的问题是本专业的学生都考虑不到的。

相关标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