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谁人识源天子山,描写天子山

荡秋千听故事

时间:10月01日 .共发320篇. 11关注

明朝以前,因青石林立,天子山与张家界一起被称做青岩山,“溪峒深阻,易于寇盗”。元至正十三年,土家族土司向大坤,被青岩山下黄龙泉洞内隐居的李伯如蛊惑,率随从家眷上了青岩山。向大坤上山后,在李伯如辅佐下,吹角齐军,建邦立帝,僭称王号,曰“向王天子”,建立了以青岩山为轴心的山寨。《明史》记载,洪武年间太祖先后命周德兴、邓愈为征南将军,命楚王桢率征虏将军汤和、江夏侯周德光多次征剿湖广“蛮僚”,肯定是在某一次,向大坤战死于神堂湾悬崖下。其后,当地人为缅怀纪念他,将他生前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都以“天子”命名,所以有了“天子山”。不过“世俗相沿,但呼为向王天子而不审由来”,这种说法也不一定确切。

17147291.jpg

在张家界的袁家寨子出来,进入的下一个旅游景点是江泽民题名的“贺龙公园”,如果说向王天子建邦立帝有很大的传说成分,那么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天子山是他打过游击的地方则是确切无疑的真实历史,所以天子山没有向王天子的塑像却有贺龙的铜像。铜像前有贺龙外甥、开国中将廖汉生一九八六年九月题字的“贺龙元帅,精神永存”碑石。贺龙铜像是贺龙公园的主体景观,塑像全高六点五米,包括战马重九吨多,是我国近百年来设计和铸造最大的一尊铜像。塑像犹如武陵奇峰,战马紧紧依偎在主人身旁。象征着贺龙元帅光辉的戎马生涯,更象征着贺龙元帅将与武陵源绝景永世共存,流芳千古。贺龙元帅浓眉大眼,八字胡须,右手小臂提起,握着烟斗,微笑注视着家乡石峰峭壁。导游说关于贺龙面部的朝向问题是有过争议的,一九六二年贺龙代替长期生病的林彪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时,与林彪的做法相左,林彪认为贺龙夺走了他手中的兵权,加之历史上贺龙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而林彪只是南昌起义队伍中的一个排长,所以林彪对贺龙不满,贺龙又力保林彪想打倒的罗瑞卿,所以自己也被林彪、康生等诬陷搞“二月兵变”而遭到打倒,他的家乡人就掘了他的祖坟,气急之下贺龙发誓永远不回家乡。所以如果遵从他的意愿,头就不应该朝向家乡,但他的女儿贺捷生将军说父亲晚年依然思念家乡,所以头还是要朝向家乡方向。这个故事同样无法证实,正式的媒体报导中,是讲解放后,贺龙故乡决定在家乡的一条河上修建一座水库。贺龙家的祖坟恰好在这一水域里,如果将大坝建在河的下游,蓄水量比较大,但贺家的祖坟就要被淹掉;如果将大坝建在河的上游,贺龙家的祖坟虽然不会被淹没,但蓄水量大大减少。贺龙对侄子贺兴桐说:“你赶快写信告诉乡亲们,请他们把大坝建在下游,祖坟迁走就是了;迁走有困难,淹掉也不要紧。”导游的话,其实不可能全是真话,很多都是传言,只可姑妄听之。

R-C (19).jpg

向前所行参观的景色都是天造地设,全无人工雕琢痕迹的了。两旁有万丈深渊便是向大坤战死的神堂湾,它活象一个偌大的圆盆,四周悬崖峭壁,站在盆沿上往下看一眼,都会浑身悚然。无数画峰翠崖变成了座座不可攀缘的子弹头一样模样,石峰俏立半空,态极妖娆,宛如一少女的倩影。她头插鲜花,胸脯隆起,怀抱一只玲珑的花篮,右手抓起满把的鲜花洒向人间,满月似的脸庞还挂着淡淡的微笑,岩顶灌木滴翠,山脚山腰野花如锦,天风吹拂,流云飘荡,恍如仙女将鲜花撒向人间,这奇景便被命名仙女散花。

仙女散花对面是御笔峰,三座石峰直指云天,高低参差有致,无尘无土的石峰上,青松巧饰,极像一排倒插的毛笔,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来之笔,是长期的地质裂化、重力崩塌、水流切割、风化剥蚀的石英砂岩峰林,但人们更愿意把它与向王天子联系在一起,说是向王天子兵败遗弃的御笔化成石峰,厮守在神堂湾边;这是武陵源千百峰林的杰出代表,集山水林洞于一地,融万象之美于一体,其形象经常出现在海内外各种媒体和宣传品上面,被誉为“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

武陵源属于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以峰奇、谷幽、水秀、林深、洞奥为特色,有深圳人惊景物之神奇,感民风之古朴,在此建立一阁楼,并命名为“天子阁”。天子阁高三十米,为六层四重檐穿头式仿古建筑,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石雕栏杆,花岗岩地面,梓木门窗,金黄琉璃瓦屋顶。阁名由岭南画派著名画家关山月题写,《天子阁赋》由土家族作家金克剑撰写,概括体现了天子山的历史与风光,“天子山,昔向王之领地故居也;武陵源,今世界之自然遗产也。原始苍凉,洪荒莽荡。仗神工鬼斧,辟福地仙源。毗永保而连龙桑,汇溇澧以注洞庭。楚人西迁,避秦乱而栖蛮野;土著世处,垦桑田以衍子孙。刳树伐柯,披葛衣以筑屋;火种刀耕,播黍稷而营生。枯藤老树,常留猎户叉痕;峭壁悬崖,犹印药农足迹。对苍穹之长啸,是酒汉子;听草莽以放歌,为山村姑。作息有时,全凭岭上日月;得失随分,懒问山外荣枯。”

来到月亮垭,不由想到月亮垭红月亮的传闻,我们常见到的,太阳是红色的,月亮是白色的,可在月亮垭,据说能看到红色的月亮,在春夏季久雨初晴的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圆圆的月亮,发散血红血红如黄昏时夕阳的光环。虽然来的季节对了,可惜我们随团旅游,不能在月亮垭过夜,这奇景便无法亲自验证。

看到“不上天台等于白来”的指示牌,奋余勇登一百八十六级台阶,到了天台之顶,哇,眼前真是壮丽。这里是座盆形谷地,密度极大的石英砂岩峰林群如大海一样波澜壮阔,与林海、云海共同构成三海合一的奇特景象,号称西海,表现了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博大精深。山连着山,峰连着峰,陡峭险峻的山峰之上,是生在石头缝隙中的大树,苍翠欲滴,可望而不可即。

卧龙岭是西海护林哨所至十里画廊一段峰脊,石级游道铺设其上。峰伴脊立,道随脊变,莽莽苍苍,盘旋起伏,蟠卧如龙。山岭两旁谷壑空灵、峰树争辉。游道全长二点五公里,时而陡峭、峭而不险,时而舒缓、林木夹道,时而隐没深林、野趣盎然,信步漫行,沿途花红点点,叶绿片片,石峰隐现,如在仙境。

路上有很多轿夫兜揽生意,轿子很简陋,两根竹竿夹一把藤椅,藤椅上一个遮阳蓬,但看来轿夫的信用极差,沿途遇见的所有导游都提示游客,最好不坐轿,实在走不动想坐,价钱要一五一十谈好,如他说小月亮垭到弯杷栗树九十元,你下轿付他九十元,他肯定不干,会再向你索要九十元,并辩解说是每人九十元,山上没有讨公道的地方,一个累得自己走不动路的游客,面对两个在山路健步如飞的壮汉,恐怕多数人也只好乖乖就范。我们同团中的一个游客,是个看起来精力非常旺盛非常活跃的人,与我们是忽焉在前,忽焉在后,却忽然看见他在一顶轿子里从我们身后被抬着超了过去,令我们很诧异,我们走了不多远,又见他在宝塔峰下观景,便问他怎么就坐了这么近的距离,有没有挨宰?他说他不是累而坐轿子的,而是来了一次张家界,却没有体验坐轿子的感受,觉得不能带着遗憾回去,于是与轿夫谈好,坐三十块钱的,主要想体会一番被抬的感觉,远近倒还在其次。我们问他究竟是什么感觉?他告诉我们“爽”,问哪里“爽”,他说试一试就知道了,我们没有兴趣试,我的同伴是个心地仁慈的人,他说一个坐一个抬,总感觉是人压迫人彼此不平等,所以不忍心坐。正好一对轿夫在路边等生意,接他的话茬说不存在人压迫人彼此不平等,他们轿夫想要的是钱,我们游客想要的舒适,各取所需,很公平哩。同伴无心坐,我们也无意增加这样新体验,所以还是步行走路。

有几位不知哪里的游客,是一群小伙子,不但不见疲劳,居然在充满坎坷和青苔的山路上飞跑下去,体力之佳固然让我们羡慕,履险如夷的把握能力更让我们望尘莫及。

更有脚步沉重的男游客身上背着一个女子下山,女子殊无疲劳之态,而是喜笑宴宴,一边娇嗔地调侃着男子,一边居高临下指着美景给男子看,男子的注意力大多集中于脚下,每一台阶都要看准才挪动脚步,哪里还有精神抬头看景啊,不过不时纤纤素手会剥一个水果喂到他嘴里,甚至不避众人给他的脸上一记香吻补偿他。看到他辛苦与幸福交织的表情,大家都祝福地笑了。

山路的石壁上有摩崖石刻,是古建筑专家陈从周的“云隐林深”,我比较喜欢读陈从周一本名为《书带集》的散文小品,他不但记述古建筑的技术与历史颇详细,就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也非常传神,如他眼中的湘西“蜿蜒盘旋于万山中,朝雾遮峰,旭日照射,云海起伏,变幻莫测,而红光怒发于云间,山石赤紫,其浓丽处须金碧成图,此生何幸得遇此佳景。”是多么的具有吸引力!

宝塔峰的名字最为贴切,谷中一峰雄屹,直插云霄,高约二百米,岩石层叠,上小下大,形如宝塔。过了宝塔峰,就到了山下,山下十里画廊有观光电车能为游客代步,我们就选择了乘电车出武陵源景区。

R-C (10).jpg

武陵源的名字中有个“武”字,就是由于地势险要,历史上较多征伐的缘故,本来这里在秦代属于黔中郡,汉高祖改名为武陵郡,取《左传》“止戈为武”和《诗经》“高平为陵”之意,可惜“止戈”的愿望没有实现,战乱频仍,一直延续到沈从文写作《湘行散记》的时代。经过贺龙等一代人的革命,现在,才真正达到了“止戈为武”的和平时期,战争硝烟远去,“高平为陵”的世界自然遗产凸显出了美妙绝伦的旅游价值,游客纷至沓来。

在没有了“天子”的天子山游览,才是轻松快乐之旅。


相关标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