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种麦子

荡秋千听故事

时间:2小时前 .共发320篇. 11关注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农事谚语。意思是说,白露前种麦子,种早了,麦子出苗早。容易长过苗。寒露后种麦子,种晚了,地温温下降了。种子出芽慢,苗稀不高产。只有在秋分前种麦,地温适宜,麦芽出的均匀。

OIP-C45454.jpg

对于关中地区来说,时下农民正忙着秋收,接踵而来的是种麦。一般在九月底就开始种麦子了,大面积的小麦播种集中在国庆节那七八天时间。

小时候,每年到了国庆节,就要种麦子了。那时候没有播种机,全靠人力。撒化肥、播种、犁地都要人为操作。人们早早备足小良种,备足了化肥农药,耕耙好麦田等着时机种麦。

记得以前农业社种麦的时间天气已经由凉变冷,大多数农民穿着破棉袄,腰子扎根绳子,用镢头刨沟,用牛犁子犁沟耕地,一般是男的刨沟,犁地女的遛(下)麦种,老年人上化肥。麦田喜欢土杂粪,人手多的种麦,土杂粪也是一沟一沟地遛在地里,人手少的种麦前就得把粪肥全部撒到地里。然后再把麦种遛在沟里,一记撒完化肥,后面的人操纵着老式的木犁播种,犁完再把地一磨耙。就这样,先从坡地一层一层一畦一畦地的播种小麦,一直种到塬上,再折回来种川道秋茬地,全部种完约摸得十天半个月。

R-C (18).jpg

八十年代初地分到户以后,每年到了耕种冬小麦的时分了,家家户户都会忙起来,大人扛肥料,女人拿麦种,小孩提篮子,早早地来到自家的地里,撒肥料的撒肥料,撒种子的撒种子。家里有牲口的就用牛犁地,没有地撒完化肥,后面的人操纵着老式的木头播种机,前面的人使劲在前面拉。

那时我家分了五亩地,二亩在坡上,三亩在塬上,天麻麻亮,父亲就套犍牛进了地,在他窝窝窝的吆喝声,在叭叭响的鞭声当中,田地被犁铧翻起,敞开了胸膛,接着耙地耱地,把田土整理得平坦坦。

该播种小麦了。天更寒冷,露水更重了。父亲把拌上1059和化肥的小麦种子倒进耧里搅拌均匀,然坑把麦种和化肥撒在了田地里。父亲手扶耧把,气力均匀地左右摇晃着,我们姐弟几个穿着棉衣,在母亲的带领下在前面用力拉耧了。一时间,呱嗒呱嗒的摇耧声就在浓雾的早晨响起,种下来年口粮与希望的麦种被播散在耧沟。几个来回下来,所有人的眼眉头发上全是小露珠了。

就这样麦地多的农户,这个种法种三四亩地小麦。需要7一8天才能播种完。

R-C (13).jpg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机器代替了人力,大型机械耕作播种,人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费时费力了。现在种麦省事多了,二亩小麦也就用不半个小时就种完,遇上天旱,可以用抽水机抽水浇地,种麦子也不再用镢头,犁子,拉道沟了,都用播种机种小麦了。种麦也是轻易而举的事。季节一到,一个村子二三天就把小麦种完。

又到一年秋收季,小麦备播正当时。

如今又到了北方许多当地一年一度的耕种冬小麦的时分了。农家人先把土地翻一遍,撒上氮肥,选好种子,预备耕种冬小麦。这几天,恼人的连阴雨又来了,而且是白雨(阵雨),下了三天后,雨帘终于停歇了,正是下地撒种的好时节。雨过天晴,人们身披塑料袋,把麦种和化肥用车拉到田间地头,只需要调配好比例,农业播种机就会将麦种子和化肥合理均勻地撒在了雨水漫泡的田地里。

过去,农村小麦播种都用木耧,有用人力拉耧的,有用畜力拉耧的,走的快慢不同,扶耧的人不同,不同的地块甚至同一地块,播种量也不同。那个时候,小麦一亩地的播量多少很难控制,有一亩地用种量二十来斤的,也有三四十斤的,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实现精量播种更是不可能。

如今小麦播种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精量播种已经完全可控,每亩地要播种多少斤,就能播多少斤,小麦品种好,产量也高。

我的家乡西府宝鸡地处北方,冬季气候比较寒冷,冬小麦种植面积大。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抗寒的能力极强,其幼苗能够过冬,在春天来临时,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长大,小麦结实筋道,磨出的粉很好吃。

“此种一粒粟,彼收万颗子。”农家人一辈子都是这样忙着耕种,忙着收割,忙里忙外的不仅是耕耘,更是收获。

我忘不了那段曾经的过往,更是捡回了曾经的丰满的关于那个年代特殊的秋播小麦的记忆!


相关标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