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必读书目,让你成为老师眼中保研的不二人选

唐璜

时间:2019年12月01日 .共发184篇. 2关注

大一准新生的学籍即将办理完成,等大学生朋友们拿到了学生证才算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十一国庆节是个节点,此前大一新生为军训忙碌,国庆节后才开始了学习生涯,经过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或许很多人认为大学将会是自己学习的终点,这是万万要不得的想法。

th(3).jpg

现代社会,学习早已成为终生的事,如果现在就有放松的想法,只怕结果就是“求其中者得其下”,如果你本身求的就是下,那能不能得到就更无法预料了。

到目前为止,大一新生的文化课程刚开设了十来天,去掉周末也就是一个星期左右,想必不少朋友还沉浸在新鲜感里。

不过我们今天要聊的是为了长远计,大一新生应该做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在这一年中,应该读些什么书才能在同学眼中让你鹤立鸡群,在老师眼中你甚至是保研的不二人选。

闲言少叙,直接进入正题:

一、《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本书是冯友兰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讲座教授时的哲学讲稿整理而成,直到八十年代才由冯友兰的学生涂又光、赵复三翻译成中文。

此书中文译本一经推出,立即在高校中形成了阅读狂潮。

但是随着八十年之后改革开放日益深入,西学东渐最终形成气候,在这种大环境下,年轻的大学生朋友更多地接触西方哲学思潮,反而忽略了对我国传统哲学的了解与学习。

我本人在哲学的理解上就存在很多误解,而且在和大学生朋友的接触中也发觉不少人在走我的老路。

中国的学术研究在自然科学方面受传统束缚日久,落后的面貌在二十世纪尤其明显,其中自然不乏社会动荡的客观原因。

但是融汇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哲学始终停滞不前是中国学界的现状。譬如我在接触到《中国哲学简史》之前我就认定中国是没有哲学的,即使是诸子百家,所阐述的也不过是行为规范,也就是方法论,而非哲学。

如果联系到中国本土宗教不敌外来宗教的现实,在精神层面上从古至今,国人对于传统哲学的认可度可见一斑。

这本书让让年轻朋友系统上梳理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路,同时革故鼎新,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哲学思维。

因为书是讲稿的整理,深入浅出式的行文风格也易于理解!

8309.jpg_wh1200.jpg二、《中国通史》

首先确定一点,该书由吕思勉先生完成于一九三九年,也因此最后一章的内容是《革命途中的中国》。所以该书并不包含中国当代史。

该书的写作风格是在断代之前概述了中国宗法、伦理、婚姻、道德、婚姻等民俗以及阶级、官制、兵制、刑法、货币、税制等政治制度,还有学术、教育、宗教、实业、语文、政治等的形成。

因此以通史冠之再确切不过!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但是纵观我上述的内容,又有多少当代的大学生真正了解呢?

同时从断代史之前的概论部分就不难看出,吕先生著述之处就以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关照史学,因此书中不乏对于全新的社会学,最新人文知识的精彩议论。

th(4).jpg

其实在上下两册的《中国通史》之前吕思勉先生还于1022年完成了一部四册本的《白话本国史》,但是两者相较,我仍旧推荐《中国通史》,即便研读起来稍微吃力一些,但是对于朋友们史观的养成更有裨益!

这里我推荐21世纪高校通用文学史教材,也就是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经过十二年的语文学习,大学生朋友接触到的中国文学还停留在片段化的阅读和段落化理解层面。

言下之意就是,对于文学作品的全貌朋友们还缺乏整体化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无法从史学角度关照文学的脉络与构成。

马季先生生前曾有一段相声,讽刺“新型崇洋媚外”留学潮时说很多人认为美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虽然后来有些好事者回溯这个段子,认为美国的污染没有中国严重,月亮光的折射较之中国要小,因此月亮的确比中国的看起来圆。

我们从这个话题延伸开去研究中国文学,尤其是小说,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哥伦比亚大学的夏志清教授也的确超越了国内很多专家学者。起码来说在一定程度上美国对于中国小说的研究是超越了国内的。

笑谈至于笑谈,我们应该警惕学中文要到国外去学这种窘境,但是我们也该反思,作为中国人,我们对于中国的语言文字是否已经有了精神独到的学习与见解。

如果在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学我们都浅尝辄止,笑谈也就不仅止于笑谈了。

相关标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