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蛟龙逐梦》:“聆听时代”的报告文学佳

田埂上的梦想

时间:2018年09月14日 .共发433篇. 17关注

读罢陈新的长篇报告文学《蛟龙逐梦》,我的第一感受是:这是一部兑现作家对社会承诺的诚意之作。作家对社会应有什么样的承诺?要而言之,便是高擎引导国民精神前行的灯火,“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作为一位自身采访条件并不占优势的作家,陈新近年来因独辟蹊径接连完成两部书写国家重大科技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引起读者关注。其中一部是书写我国“嫦娥”号系列运载火箭探测器成功登月历程的《嫦娥揽月》,展示了我国在大国登月竞赛中的艰苦跋涉,不辍前行,终于走进世界前列,把五星红旗插到月球上的英雄壮举。《嫦娥揽月》在书写以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不畏艰险、为国争光之同时,本身也彰显了作家心中的大国情怀。

长篇报告文学《蛟龙逐梦》和《嫦娥揽月》一样,也是专业性极强的科技题材,书写的是研制深海探测器的“国之大业”——“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研发历程。在处理这类题材中,陈新显示出“打通两界”——科学和文学两界的功力。《蛟龙逐梦》通过细致采访尽可能占有了翔实的科学素材。从一般人不了解的深海到研制“蛟龙”号深潜器的艰难,从驾驶深潜器下潜的风险到海底的奇异世界等等,给读者带来了准确的科技新知和令人开阔视界的阅读享受。比如,深潜器下潜的深度代表着一个国家深海科考的高度,海下7062米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到世界深海科考的第一梯队……

作品运用确凿数据和生动细节,引领读者走近“深潜”的世界。谁都知道海水越深,压力越大,但不一定知道深度每增加10米,压力就要增加一个大气压。在水深1000米的地方,海水可以把木材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在7600米的深海处,空气会被压缩成液体;我国深潜器要开到马里亚纳海沟底部,承受的压力会达到地面的1100倍。这是什么概念?一位美国地质学家打了一个比方,这差不多相当于将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整个倒过来,再把它的尖头放在人的大脚趾上。

报告文学不是故事,但以故事承载的报告文学则更耐读。科技题材的报告文学尤其如此,它除了要讲科学,还必须讲故事,以故事诠释科学事件、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否则便无异于一本材料汇总的科技报表。《蛟龙逐梦》中融入了许多趣味科学故事。如在“压力山大”的深海环境中,深潜后会发现7000米下的海参是金色透明的,霸王乌贼水中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150公里,可跳出水面7—10米等等,这些无疑增加了书的可读性。

当然,这部作品最突出的特点,还在浓墨重彩地塑造了潜水员唐嘉陵的人物形象。唐嘉陵从小对海洋怀抱梦想,最终考取哈工大,又改专业当了潜水员。他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他的母亲为了供儿子上学,含辛茹苦,甚至卖掉房子,四处打工。而唐嘉陵为了报答母亲,用第一次获得的收入给“胖妈”买了一部手机。书中刻画的母子深情十分动人。正如唐嘉陵在困境中悟到的那样:活鱼逆流而上,死鱼随波逐流。他因为不屈地奋斗而幸运,因为母爱的呵护而幸运,在“蛟龙”号的深潜海试中创造了诸多第一:在3000米级的海试中,在洋底插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在5000米级的海试中,独立驾驶“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创造了最大下潜深度5188米、最长水下工作时间9小时14分钟、海底最长行驶距离累计3公里三项纪录;在7000米级的海试中,他与付文韬驾着“蛟龙”潜到了海底7062米处,成为迄今世界上同类型载人深潜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的创造者,也是全世界作业型载人深海潜水器下潜最深者。唐嘉陵又在“蛟龙”号试验性应用中成为第一位驾驶“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搭载“乘客”的“深海出租车司机”——但是唐嘉陵丝毫不敢骄傲,自觉地把自己取得的成绩“清零”,因为他始终认为:这世界上有着数不清的第一,也没有打不破的纪录,一个人的奋斗人生,不能因为取得的成绩而有丝毫松懈。

在《蛟龙逐梦》中,作者充分展示了家国情怀、科学趣味、伟大母爱。唐嘉陵的动力来自于报国情怀,也来自于报答矮小“胖妈”的养育之恩。二者叠加共同塑造了唐嘉陵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蛟龙逐梦》是一部以人为经,以事为纬,情感细腻的“聆听时代”之作。它填补了当下报告文学的一项空白,而饱满的中国人“下海”的国魂精神,更使这部作品具有了“内外兼修”的品相。

相关标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