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重新生活》:民众也是腐败的一员

田埂上的梦想

时间:2018年09月20日 .共发433篇. 17关注

张平的新作《重新生活》是一部主题十分鲜明的作品,就是反腐败,作者对腐败的态度在后记中流露得尤为明显。在反腐倡廉的时代背景之下,这样的书写容易滑向一种图解政策之作,或者成为一部蹭热点的作品,但张平很好地把握了尺度,小说关注民生,也对腐败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这与他一直以来耕耘此主题有关,其实他是最早一批涉及这样题材的作家之一。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抉择》出版后就被评论道:触目惊心,荡气回肠。

真没想到一本书竟会给我这么大的震撼。阅读这本展示亲情友情情情难舍、正义道义义义为艰的反腐力作,给人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所提供的触目惊心的阅读快感,给人反腐文学的巨大力量在于对腐败的深刻理解和无情剖析,可谓中国当代反腐小说的扛鼎之作。《法撼汾西》《国家干部》等作品也与反腐相关。

《重新生活》仍是反腐主题,但更深层的是,他的作品体现了一种民生情怀,这是一种为人民的写作。与此同时,他的作品寻找出了一种腐败的源头,即民众也需要为腐败买单。

从魏宏刚被带走后大量人的关注以及事情坐实之后人们的谴责讨伐描写可以看出,这些人不过是在为自己寻求解脱甚至寻找新的靠山。小说还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书记在位时绵绵受到的优待,就连小区旁边卖早点的师傅都争着为她准备早餐,且“专座专吃”。这样的书写其实是影射了一种不健康的社会风气:崇官媚官,而正是有了“观众”的喝彩,“表演者”的表演才会越发精彩。当然,这些荒诞行为的发生本质,还是与权力和资源分配不公有关。

小说中延门市委书记魏宏刚在位时几乎抢占了一切优质的教育资源,他姐姐的女儿绵绵都被全市的重点中学重点班抢着要,学校领导、班主任都用尽心思地让她当班干部、校干部和全市的三好学生,甚至到了当地的高校在她没参加高考之前就已经开始抢夺她了。可是魏宏刚出事之后,一切都变了。

班主任的行为尤其具有代表性,最终绵绵承担了她这个年纪不该承担的东西。而且最应该让人深思的是,这些教育资源最后又跑去哪了呢?是被公平分配,还是又被另一个魏宏刚抢占了呢?作者通过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叙述,指出存在的问题,具有相当大的警示作用。可以说这是张平小说被深埋在海里的那一部分冰山,有待进一步开掘。

张平的小说极具人民性,且多以底层关注出发。从视角的选择也可以看出,《重新生活》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视角,来书写高官被调查之后整个家族的故事。作者写腐败,其实也是在写普通百姓的日常。蝼蚁们的生存现状如何,有谁投去过关切的目光?作家或许是投去目光最多的一类人。《重新生活》在书写腐败的同时也塑造了底层人物的生存群像,绵绵在失去靠山之后,就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学生,这样就会受到一系列的困扰,这正是绝大部分普通人每天都面临的困扰。魏宏刚的姐姐魏宏枝、姐夫武祥、母亲、侄女绵绵、儿子丁丁这些人只是一群有着自己酸甜苦乐的普通人,虽不是一群出淤泥而不染的例外者,但也不是“罪人”和“恶人”,他们的生活曾因魏宏刚的步步高升而充满荣耀,也因魏宏刚的落马而坠入深渊。尤其是绵绵高考前遭遇延门高中“驱逐”,何处才能就读?说到底,绵绵仍是最底层的个体,她的遭遇贯穿始终,也有作者的良苦用心。

《重新生活》在反腐书写的同时,聚焦的是教育问题,这是当下民众最为关注的点之一,无论是减负、学区房、补课、高考还是家长的陪读、焦虑,都触及了每位个体的痛点。

小说从头至尾贯穿的一个人物就是绵绵,从被父亲打耳光到最后承受巨大压力,在决定存留问题的模拟考试的考场上安然入睡,父亲不忍心唤醒她,似乎在说有比考大学更为重要的东西,但是否真正被认可不得而知。

当下有很多小说涉及教育主题,比如鲁引弓的《小舍得》将家长的焦虑与子女的压力书写得入木三分。文学对教育的关注来源于民众对这件事的极大关注,而教育走向这样的局面不得不引起应有的思考。张平常说他的作品就是要写给那些最底层的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看,永生永世都将为他们而写作,这也是他作品关注民生与百姓最好的诠释。

张平的小说关注高官,也关注所有人,描写人类共同的困境。《抉择》中的高官们,也不是底层,但是这些人物同样面临一系列困境。《重新生活》的官员们,很明显这时候他们都不再是底层。

《重新生活》也有恶的书写,但是这些人物有值得同情的一面。作家并不局限底层书写,《重新生活》中的官员们及其家属,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都不是严格意义的底层,但是他们的境遇又如何呢?说到底似乎和底层无异,这是作家的高明之处,解构了层级的划分,而是以平等之心对待每一位个体。由此观之,并非将底层独立出来,而是书写了每一个人的生存困境,如何应对生存、世界、自我。

现实批判书写是近几年长篇小说的主要特征。作者介入现实并不仅仅是呈现,很多作者都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对现实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反腐题材是现实批判书写重要的一分子。

周梅森的《人民的民义》将反腐小说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随着同名电视剧的播出,关于反腐题材的作品也火起来,从高官到底层官员的腐败落马都有所展现,通过对腐败现象的批判,作品对人性也进行了深度开掘。近段时期有很多作品也涉猎于此,如李佩甫的《平原客》,杨少衡的《风口浪尖》,钱佐扬的《昙花》,马笑泉的《迷城》,李骏虎的《浮云》,红日的《驻村笔记》,刘震云的《吃瓜时代的儿女们》等,这些小说将看似不相关联的故事用腐败现象这一条线串联起来,既有底层书写,也有腐败现象的描写,还有人性恶的批判,在现实与荒诞的统一下所指的问题都很具体。

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书写官员腐败的同时也在反思普通民众,反思腐败滋生的土壤。现实批判很多时候与人性探询密不可分。几乎这些小说最终都将笔触伸向了人性深处。

反腐书写最终仍然是探讨人性的基本问题,这是亘古不变的话题,《重新生活》也书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与复杂的人性。在对官员腐败书写的同时,也对某些普通人的意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尤其是对那种崇官、媚官的形象刻画十分到位,在位时的拥戴与出事后的情形截然相反,这些人都是出于一己私利的目的而非正常的交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与树倒猢狲散的描摹引人深省,贪官可恨,看客也不省心。由此观之,民众的启蒙和劣根性的批判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重新生活”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很多错误无法弥补,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而这样不可逆的结局的存在就更需要警示个体不要犯错,警钟长鸣。腐败落马后的连锁反应对无辜人员的戕害更深,舅舅在位时,绵绵虽然受到了多种优待,这并不是她的本意,但是她却因舅舅的落马受到了牵连。张平在对魏书记这样的高官书写的同时,也花费了大量的笔墨书写一般民众前前后后的嘴脸,这是不可忽视的。魏书记出身卑微,小说描述了他在姐姐的帮扶下求学,到一步步打拼走上仕途,官越做越大,但是为什么会一步步走向歧途,这更应当引人深思。

李佩甫在谈《平原客》的时候提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来,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列车在高速前行,在人人“失重”的巨大变化中,前方已失去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腐烂是从底部最先开始的,可以说是全民性的。这种腐败“全民性”的提法可谓一语中的。而这也正是作家们在批判官员的时候不忘批评民众的缘由。

只有对人性弱点的合理规避才能真正杜绝腐败的滋生。读罢作品,每位个体应该反思一下,是否仍有走捷径谋私利的念头呢?总之,作家们的书写最终还是落到对民生的关注,对普通人的关注,对公平合理的生存环境的企盼,对健康有序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上,这正是所有人共同的梦想,但也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关标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