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有个说法:作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被高估的作家,另一种是被低估的作家。被高估的作家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识别,因为大家心中有一个基本的审美共识作为标准去衡量。但被低估的作家却需要慧眼和耐心才能够发掘——曹军庆就是一个被低估的作家。其原因在于——曹军庆的写作兼顾社会内容、故事情节和叙述本身,是一种非常消耗写作内力的写作,也是一种非常有难度的写作。考验读者的耐力,也检验评论家的内功。
近日,我们又相聚在武汉。十多年的老朋友不需要用多么热络的话语来证明友情,因为我们都有为人为文的真诚。他还是印象中的模样:低调、矜持,喝茶不喝酒,谈烟不抽烟。他用他戒烟20年的经验宽慰戒烟快一年的我,在这一点上我心生羡慕,或许正是因为他这样的自控、自省、自律,才使得他能稳扎稳打,30多年如一日高质量地创作。
他跟我说到最近感受到的一种现象,有些急功近利的写作者为发表作品,忙着去研究报刊杂志的写作风格投其所好,根本不读经典,这是本末倒置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曹军庆最初的小说写作正是在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爱伦·坡、卡夫卡等大师经典作品的滋养下成熟起来的。他虽然是不爱当主角偏爱躲在边缘静观默察的性格,但是他从未离开文学现场。也谈到了对当下活跃的小说家及其作品的关注,比如宁肯,比如吕新等。他虽然自嘲到现在还在使用现金,听起来像是有意在回避网络笼罩下的时代,想要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他的中篇小说《云端之上》,却敏锐而犀利地呈现出信息化时代的人性困境,展现了他对网络的清醒认识。
如果一定要说他远离了什么,我想他远离的是人群而不是生活,而这样的远离,有时对作家来说又是必要的。
没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伤感,我一向都是笑着潇洒地说再见,就像马上会再见面的朋友一样,仿佛分开的不是我们,只是时间。
和他分别以后,我也是思绪万千,漫步在沙湖边。此时风清月正圆,穿过三三两两的人群,那扑面而来的风令过往的回忆慢慢又清晰了起来——
我与军庆相识于2003年,那一次《长江文艺》编辑部喻向午先生约我为军庆在同期刊发的短篇小说《什么时候去武汉》写一篇短论,我才知道了他的大名并开始跟踪阅读他的作品。短论《曹军庆的手术刀》中写到他的小说犹如一把“隐形手术刀”,“他要解剖的是日常道德情感中残酷的真实,温情面纱下的血腥,文明外衣下的兽性和非理性邪恶”。即使是十多年以后的今天再来看仍然觉得很贴切。2010年我又写了一篇关于他作品的评论《曹军庆中短篇小说:优秀的现实主义是一种精神探险》,文中总结道:“在灰暗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人性的隐秘真实,以冷峻之笔法描绘灰色的生存、挖掘幽暗的人性。”在2011年的《三人行文学丛书》首发式暨对话中我再次肯定了他作品中的心理现实主义,并强调它是湖北文学的一个特色。2016年我和我的博士生钱刚写的评论《故事·叙述与精神指向——曹军庆论》,是对他的一个全面性评价。
他的作品写到乡村,写到都市,更多的是写到一个名叫幸福县的县城。幸福是一个巨大的反讽,这里面没有多少人幸福。县城里的人互相算计、背叛、怀疑,充满谎言和欺瞒,比如《和平之夜》《落雁岛》《风水宝地》《装在蛇皮袋子里的手稿》《声名狼藉的秋天》等。他特别擅长写中国人的算计、家长里短,又有现代人的个性意识,暗含着某些不满和反抗,至少是内心的躁动和不安,他一眼就能看出来。20世纪以来,一个伟大的作家,一个优秀的作家,一定是要琢磨人的内心的。当然琢磨的方式有别。有些是传统的,通过故事和细节,比如鲁迅、陈忠实等等;有的是走向心理现实主义,像博尔赫斯、卡尔维诺这样的作家,包括中国的有些当代作家。但是中国当代作家在心理现实主义的写作道路上走得并不是很顺畅,显得过于琐碎、小气,影响了社会层面的表达和可读性。
作家和作品往往是不能分割的,二者有时是相似的,有时又是互补的,曹军庆和他作品的关系也是这样。
虽然他的小说总是迷恋“迷宫式”的叙述快感,探寻繁复的人性,但是他在生活中却是一个纯粹、矜持、脸会“微红”的人,这与他低调、矜持、善琢磨、悟人性,偏爱躲在一边的性格是分不开的。真正的作家都不在社会前沿蹦蹦跳跳、冲锋陷阵,而总是乐意在边缘去审视、观察、品评。他就是这样的作家。他为心目中伟大的文学而写作,为心目中优秀的文学而写作,而不是为了生计、时尚而写作。这点在今天这个时代非常难得,这是他保证自己的作品不仅平稳而且上乘的重要原因。
虽然曹军庆的作品给人以冷峻客观的感受,像是手持手术刀剖析社会疾病的医者,但是他本人的生活状态倒更像是一名酿酒师,时间越长,酒越香醇。固然他的文学表达和时代有种距离感,因为今天的文学更多的是一种讨好的、轻松的表达,很多先锋作家都走向了故事,但他依然还在坚守。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只想埋头造酒,从不在街头卖酒的人。
我常猜想他的生活状态。出现在我脑海中的画面,是他闷坐在草地上、漫步于沙滩边,躲到山洞里、痴坐在街头,一整天,一整夜?静静地在那里琢磨这个世界的参差百态和人心人性,思考着他故事里的这个人会怎么样,那个人又是什么样,于是一个个有心理深度的现实故事又要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