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作品 》

文学作品

收藏栏目

  • Yuan

    时间:2018年09月12日 .文章354篇 .14次关注

    彭军诗集《蓝房子》:构建“蓝色”的精神原乡

    彭军的诗集《蓝房子》是一个很好的诗歌文本,他写诗的感觉很好,他的诗很纯真,很干净,似乎有一种童心的存在。在当下,写诗能够纯真,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现在能把诗写得如此纯真的,已经不多见了。彭军的很多诗里都隐着一个“你”的存在,读着这些写给“你”的诗,给人的感觉就是:彭

  • 国民男神

    时间:2018年09月12日 .文章338篇 .10次关注

    唐颖《冬天我们跳舞》:时代潮汐中的人物

    由于时代潮汐的冲击,个人命运的曲线开始分岔。读着唐颖的小说集《冬天我们跳舞》,内心起伏的关键词是“个人与时代”。从集内的6部小说《冬天我们跳舞》《套裁》《当我们耳语时》《名媛》《随波逐流》《女生倦了》中走出上海的各色人物,眼看着他们的命运沉浮,体味着他们的人生百味,我

  • 春暖花开

    时间:2018年09月12日 .文章342篇 .12次关注

    谈李衔夏的小说《子弹做的刀》

    作者说当杀手遇到自杀者 李衔夏在我看来,所谓经典,就是把作品中的人物关系推到极致,因为极致,所以这样的关系会在历史中不断重演,绵延不息。具体到短篇《子弹做的刀》里,我让一个杀手遇上了一个正准备自杀的目标人物。这个杀手还有没有必要去杀死这个将死之人?这就带出一个命题

  • 随你梦牵

    时间:2018年09月12日 .文章336篇 .12次关注

    《你为何心虚》:现代感与先锋意识

    《你为何心虚》,斯继东著,作家出版社2018年2月第一版,40.00元你为何心虚》精选了斯继东的17部短篇小说,从1997的《寻找家谱》到2017年的《逆位》,跨越了整整20年,见证了斯继东从一个文学青年到成熟作家的足迹,也让我们看到了斯继东之为斯继东的独特之处,那就是他小说中的现代感与先锋意识

  • 半世苍凉

    时间:2018年09月12日 .文章325篇 .11次关注

    一本重造时空的无尽之书

    《灵的编年史:秘密知识的旅程》,霍香结著,作家出版社2018年6月第一版,88.00元近日,读到霍香结新著《灵的编年史》,一扫心头雾霾,仿佛置身其中越过越旧的日子也因着这本自成一体,堪称重造时空的怪异小说而焕然一新,窒碍拥堵的胸臆也顿时空旷清朗起来。翻开《灵的编年史》,我并没有遵

  • 半世苍凉

    时间:2018年09月12日 .文章325篇 .11次关注

    郑荣来散文:为文化名人传神写照

    郑荣来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但在文学领域也颇有贡献。几十年来,他写作了大量散文,贴近现实,题材广泛,风格平实,文笔朴素,很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我尤其喜欢他那些描写文化名人的篇章,通过栩栩如生的音容笑貌,表现了文坛前辈的高风亮节,使我们获得“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感受。荣来作为

  • 命中缺水

    时间:2018年09月12日 .文章369篇 .13次关注

    苏忠散文诗:全方位张扬艺术个性

    苏忠是一位勇于求索的诗人、作家。他曾尝试多种文类的写作实践,创作过小说、散文和现代诗,近年来又致力于散文诗的写作。他的新著《禅山水》(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就是一部以散文诗为主的作品集,兼收部分现代诗作品。与小说、诗歌(主要指现代诗)等文类的强势表现相比,散文

  • 命中缺水

    时间:2018年09月12日 .文章369篇 .13次关注

    曾平标《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兴建始末》:行

    曾平标的报告文学《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兴建始末》(刊载于《中国作家·纪实》2018年第4期),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敏锐的智性思考,在现实与历史中穿行,在中国与世界间体悟,将一个民族的百年梦想、大国情怀和现代文明精神熔铸笔端,全景式地展现了一幅港珠澳大桥从论证到开通的立体画卷

  • 小围围

    时间:2018年09月12日 .文章985篇 .11次关注

    陈灿《士兵花名册》:倾情抒写“最闪亮的坐标

    诗人陈灿通过自己的诗作营造出一个丰饶、辽阔的文学世界。生活是创作的不竭源泉。20世纪80年代初,陈灿参加了边境自卫防御作战。战斗中负伤后,在长达两年半的治疗过程中,他躺在病床上坚持文学创作,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了不少诗作,获得过一些文学奖项,被誉为“战士诗

  • Yuan

    时间:2018年09月12日 .文章354篇 .14次关注

    李洪华《生命意识与文化启蒙》:中国文学现代

    中国现代文学在其发轫之初就标举着“个性主义”的大旗,“个性主义”不仅意味着张扬自我,而且意味着“自己生命的表现”。因此,表现创作主体的生命体验也就成为“五四”以来新文学的一种普遍特征。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庐隐、茅盾、巴金、曹禺、老舍、沈从文、张爱玲等作品里所呈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