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家不会永远被遗忘

情深似海

时间:2018年09月12日 .共发362篇. 13关注

任何一部文学史,如果能够不断呈现新质,不断刷新内容,就能更好地展示其本身具有的活力与价值,而这是通过创新性的学术研究获得的。刘家思、刘桂萍的《浙东山区世界的审美表现——魏金枝小说创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是这种创新性研究的又一代表作。

一个优秀的作家及其独特的艺术创造,总会有人津津乐道。自然,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作家会一时被人忽略,但绝不会永远被人遗忘。魏金枝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受到鲁迅的高度评价,中国现代各种小说选本中总是少不了他的作品,这无疑证明了其文学价值。然而,不知为何,他并没有受到学术界的适当关注,而与之并列的一些作家则研究得很充分,这无疑是一种学术视野的偏失。幸而,本书的出现填补了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空白。

魏金枝是“五四”时代作家,他的创作贯穿中国现代文学30年和当代文学17年,反映了当时文学创作的基本面貌。但是,以往没有人进行过系统梳理,更没有深入研究。学术界大都将其创作实绩仅仅定格在左翼小说上,其实,鲁迅所肯定的魏金枝小说首先是他的乡土小说。的确,魏金枝从“五四”时期开始就致力于中国革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还一度被通缉,更名改姓,辗转到上海,加入左联,编辑《萌芽月刊》,推进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但他还创作了更多其他内容的作品。这部专著分别对其乡土小说、左翼小说、国防小说、抗战讽喻小说、现实批判小说和新中国颂歌小说等近50年的创作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不仅把握了魏金枝小说创作的整体风貌,而且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征,揭示了其思想和艺术的演变轨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本书还充分论述了魏金枝小说创作的艺术独特性。任何作家都有自己描写世界的独特视角,一个成熟的优秀作家更是如此。作者认为,魏金枝主要以浙东嵊县四明山区的村镇为取材视阈,展现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揭示封闭落后的乡村世界的沉滞气氛,艺术风格深挚沉郁。他始终运用人性的艺术视角进行审美观照,在他笔下,乡土中国农村的各色人等,凶恶的统治者、开明的知识分子、或怯弱或觉醒的农民、奸诈的商人、狠毒的高利贷者、无私的革命者、诈骗的迷信制造者等等,都性格丰满,非常动人。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表现了中国60余年的历史风云与沧桑巨变。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政治性和社会意识形态对作家的影响非常强劲,文学写什么和怎么写,成为摆在作家前面的重要问题。一些优秀作家总是能够保持创作的相对自由和独立状态,将时代与政治融入艺术化的理解和表述之中;但是,也有不少作家没有走出来,其创作流于概念化,沦为意识形态的传声筒。魏金枝从“五四”走过来,感应着激烈的时代潮流,其创作不可避免地遭遇过一些同时代作家大多碰到过的、难以克服的问题。本书对此进行了客观评价,不回避,不虚美,显示了孜孜求真、务实创新的学术品格。阅读这本著作,不仅让我们领略到魏金枝的艺术风致,也使我们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实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文学创作是人类精神的延承,也是人类文化的表现,更是文学流脉的张展。这里既有个人的天才性创造,也有对前人经验的借鉴。因此,本书还深入探讨了魏金枝小说与中外文学传承发展的渊源,认为他一方面接受了雨果、契诃夫、屠格涅夫等外国作家的小说艺术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吸取了鲁迅、郁达夫等人创作的“五四”小说的乳汁,并最终内化为自身成长的营养,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文学世界。这种富于新意的见解,显示了很强的学术价值。

全书显示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作者翻阅了大量尘封报刊,发现不少散佚作品,发掘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两位作者都是我的好朋友,为人谦和,勤勉低调。尤其是家思,长期致力于文学史料研究,埋头苦干,淡泊名利。据我所知,他常常为查找资料四处奔波,有时候为一点小小的资料所下功夫之深,是许多人想象不到的。正因如此,这些年来他的学术成就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形成自己的特色。经他发掘辨析的一些资料,已经具有改写文学史的价值和意义。期待通过他的努力,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现代文学呈现出更多新面貌。

相关标签:

评论列表